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8.暑假期间,几位同学相约登黄山观云海,为了能够拍到高质量的云海照片,需要一架高性能的相机。几位同学跑遍了亲朋好友,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相机,如果要买一架高性能的相机要花几千元。他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有人主张买一架,有人主张租一架。
结合所学的经济生活的知识,你认为哪一种选择更合理,为什么?
:
27. 表1 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单位:%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39.2 |
37.9 |
37.7 |
37.1 |
49.1 |
47.7 |
46.2 |
45.6 |
注:恩格尔系数是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按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49%为小康水平,20%-39%为富裕,20%以上为最富裕。
表2 我国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6280 |
6860 |
7703 |
8472 |
2253 |
2366 |
2476 |
2622 |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表格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1、表2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26.人们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作为某种产品的代言人。商家之所以利用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 )
A.求异心理 B.求实心理 C.攀比心理 D.从众心理
25.下图表明,改革开放以来 ( )
A.居民食品支出越来越少 B.农村居民食品支出比城市居民多
C.居民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D.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家庭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据此回答23-24题。
23.对适度消费的正确理解是 ( )
A.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
B.现在有消费贷款,花钱可随意些
C.既不滞后也不超前;既不人为控制,又不盲目攀比
D.有钱也不花,尽量节约
24.下列消费行为中属于适度消费的是 ( )
A.吃水果先吃烂的,存好的,吃完烂的,好的又烂了
B.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有计划地进行消费
C.中学生吸低档烟
D.买商品非名牌不要
22.甲一贯省吃俭用,三个孩子只让其中一个读书,就连过年给孩子买衣服也得精打细算,其银行存款已积聚一个不小的数目;而邻居乙则与之相反,吃饭讲究鲜的贵的,穿衣讲究高档名牌,过节假日,亲朋相聚,狂吃暴饮。上述两人的做法 ( )
A.甲坚持勤俭节约的做法可取,乙的做法是错误的
B.甲、乙的做法都对
C.都没有树立科学的、合理的消费观
D.都属于超前消费
21.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们崇尚绿色消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具有仿效性和盲目性
B.绿色消费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利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
C.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的质量,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推广和提倡
D.人们对绿色消费的崇尚具有从众性,不可能是基于对科学认识的统一性而引发的
目前,我国都市中出现了一群被称作“月光族”的年轻人,他们信奉享受生活,每月工资全花光,只要有人敢借给他们钱,多少钱都敢花,他们中甚至有人靠消费信贷,提前住上了豪华房子,开上了私家车。据此回答19-20题。
19.对于“月光族”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这种消费习惯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B.这种消费方式违背了适度消费的原则
C.这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他人无关
D.传统的节俭观念已经过时,能挣会花是时尚
20.银行为“月光族”提供消费信贷 ( )
A.应充分考察其还贷能力与信用,减少贷款风险
B.符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应积极支持其消费
C.有助于促进青年人计划消费,改变不良消费习惯
D.必然导致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引发通货膨胀
前几年,“打包”现象不太常见,如今,“打包”的风气越来越流行。据调查,有70%以上的人表示愿意“打包”。据此回答17-18题。
17.上述材料说明 (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一成不变的
B.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日趋理性和成熟
D.铺张浪费现象已不存在了
18.对上述“打包”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打包”现象越多越好
B.“打包”现象越少越好
C.“打包”是合理消费的结果
D.“打包”是勤俭节约的体现,要大力提倡
近年来,许多大中城市居民利用双休日、假日上夜校、上电大,给自己充电蔚然成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大幅增长。据此回答15-16题。
15.城市居民的这种消费趋势 ( )
A.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
B.看到了知识就是力量,是发财致富的根本途径
C.懂得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D.是从众心理的体现,具有盲目性
16.材料中的“充电”行为,是一种 ( )
①生存资料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 ③精神文化消费 ④享受资料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