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下列物质名称和括号内化学式对应的是
A.烧碱(Na2CO3) B.乙酸(C2H5OH) C.明矾[Al2(SO4)3] D.熟石灰[Ca(OH)2]
1.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A.SO2的排放 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
C.CO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8.(1) 检验装置气密性
(2) < C中CuSO4、H2SO4被压入D,与Zn反应形成Cu-Zn原电池
(3) 有乳白色(或浅黄色)沉淀产生
(4) 2H2S + 2NaOH === Na2S + 2H2O
(5) 平衡A、B内压强,使A中液体易于流入B中
(6) ②
7.Ⅰ.(1)将D装置中导管口浸没在水面下,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K,微热A装置,D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关闭K,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B瓶中液面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 (2) Cu+2H2SO4(浓)CuSO4+SO2↑+2H2O;(3)碱液 吸收多余的SO2气;(4) d;
Ⅱ .甲不严密.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以氧化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因此使高锰酸钾褪色的气体,不一定只是二氧化硫.
乙严密.能使过量的品红溶液变浅的无色气体只有二氧化硫,余下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只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6.(1)NH3;NH3·H2O+CaO==NH3↑+Ca(OH)2(反应式写成CaO+H2O==Ca(OH)2 NH3·H2ONH3↑+H2O 同样给分)
(2)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只写“洗气”、“除杂质”等而不指明除去什么气体的不给分)(3)CO2+NH3+NaCl+H2O==NaHCO3↓+NH4Cl(若该反应分两步写,合理的同样给分) (4)F (5)通入氨气的导管应改接倒置的漏斗,防止倒吸
5.(1)b接e,f接d,c接a。(2)CuSO 4 (3)吸收Cl2 (4)①③;湿润的KI淀粉试纸(或润湿的有色布条,或品红溶液)
(5)紫色石蕊试液(答案合理给分);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褪色
4.(1)NaN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NaNO3=2NaNO2 + O2 ↑ ;(2)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Cu(NO3)2 =2CuO+4NO2↑+O2↑ ;
(3) Ⅱ正确;气泡仅部分消失,且剩余氧气等等 ; (4)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可能与 盐中金属元素的活泼性 有关
3.(1)浓氨水 (2分) KClO3和MnO2 (2) 4NH3 + 5O2 4NO + 6H2O
(3)0.5 mol/L NaOH 溶液和酚酞试液; 红色褪去 (4)6 mol/L NaOH 溶液
2. ⑴ CN-+ClO-CNO-+Cl- 2CNO-+2H+ +3ClO-N2↑+2CO2↑+3Cl-+H2O
⑵ 除去HCl气体 去除Cl2 防止空气中CO2进入戊中影响测定准确度 ⑶ 82%
①装置乙、丙、丁中可能滞留有CO2;②CO2产生的速度较快未与戊中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 ;
③Cl2、HCl在丙、丁中未吸收完全。(三点中任意答两点即可)
建议一:不将甲中溶液一次全部加入乙中,改为分次加入,控制CO2的产生速度;建议二:乙中瓶塞改为三孔塞,增加的那个孔中插入一根导管到液面以下,反应结束后缓缓通入除去CO2的空气,使装置中滞留的CO2尽可能多的与Ca(OH)2反应。
建议三:将戊中澄清石灰水改为浓度较大的NaOH溶液,反应结束后向戊中加入足量CaCl2后测沉淀质量。等等
1.(1)B (2)①(I)蒸馏水或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Ⅱ)吸收NH3 (Ⅲ)过滤 ② (I)NH3 , CO2 (Ⅱ) 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 吸收率 (3)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往饱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等。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