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7396  37404  37410  37414  37420  37422  37426  37432  37434  37440  37446  37450  37452  37456  37462  37464  37470  37474  37476  37480  37482  37486  37488  37490  37491  37492  37494  37495  37496  37498  37500  37504  37506  37510  37512  37516  37522  37524  37530  37534  37536  37540  37546  37552  37554  37560  37564  37566  37572  37576  37582  37590  447348 

23.(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酸性强弱不同的一元酸与足量镁带反应的速率不同,但是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相同,在下图装置的锥形瓶中分别装入1mol•L-1的盐酸和醋酸各10mL,进行实验。

⑴分别称取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带ag,并系于塑料棒的末端。则a的数值至少为   g。

⑵除了上图装置中出现的实验仪器和用品外,本实验还需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天平、100mL量筒、剪刀、胶头滴管、          

⑶在广口瓶中装足量水,按图连好装置后,要       (填操作名称)。

⑷将塑料棒向下移动,使镁条全部浸入酸中,至酸反应完成。

为了比较反应速率和产生氢气的体积,应记录的实验数据为       

实验结果表明:镁带和盐酸的反应速率比镁带和醋酸的反应速率   (填“快”或“慢”),理由是     

⑸下列情况中可能导致反应速率变快的是   (填序号,多填扣除分,下同);可能导致产生氢气的体积减少的是   。A.镁带中含有少量跟酸不反应的杂质

B.没有除去镁带表面的氧化膜    C.镁带中含有少量的杂质铁

试题详情

22、(12分)某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某浓度的稀盐酸(足量),将两个各装有0.3g NaHCO3和 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右图:

(1)盛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试管中气球变得更大, 大小气球(不计气球的弹力和气体温度影响) 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单整数比)____________。

(2)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粉末的试管变热。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甲同学写出了如下热化学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无限稀释的含义): HCO3-(aq)+ H+(aq) →H2O(l)+ CO2(g) +Q1;   Q1<0   

      CO32-(aq)+ 2H+(aq) → H2O(l) + CO2(g) +Q2; Q2 >0  

甲同学所作结论的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为研究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某研究小组以《NaHCO3、Na2CO3 和盐酸反应过程中热效应的研究》为研究课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每次实验各做三次,取平均值):

序号
试剂1
试剂2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
或最低温度

35mL水
2.5g NaHCO3固体
20℃
18.5℃

35mL水
3.2 Na2CO3固体
20℃
24.3℃

35mL稀盐酸
含2.5g NaHCO3的饱和溶液32.5mL
20℃
19℃

35mL稀盐酸
含3.2g Na2CO3的饱和溶液23.1mL+10ml水
20℃
24.2℃

35mL稀盐酸
2.5gNaHCO3固体
20℃
16.2℃

35mL稀盐酸
3.2g Na2CO3固体
20℃
25.1℃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V型纸槽)、气球、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需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NaHCO3的溶解是吸热过程  B、NaH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Na2CO3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D、Na2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5)结论:影响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1、(12分)某校学生为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原理,改进了课本中该反应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左图为原来课本装置,右图为改进后的装置)。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关闭K2,开启K1和分液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应开始。过一会儿,在(Ⅱ)中小试管内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试管外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试管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中能防止倒吸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3)反应结束后,如何使(Ⅳ)中的水倒吸入(Ⅰ)中?请简述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改进前的装置相比较,改进后的装置能否证明苯和溴发生了取代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0. KMnO4溶液常用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的标准液,由于KMnO4的强氧化性,它的溶液很容易被空气中或水中某些少量还原性物质还原,生成难溶性物质MnO(OH)2,因此配制KMnO4标准溶液的操作是:

(1)称取稍多于所需量的KMnO4固体溶于水,将溶液加热并保持微沸1 h;(2)用微孔玻璃漏斗过滤除去难溶的MnO(OH)2;(3)过滤得到的KMnO4溶液贮存于棕色试剂瓶放在暗处;(4)利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在700C-800C条件下用基准试剂(纯度高、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稳定性较好的物质)溶液标定其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用普通滤纸过滤器过滤KMnO4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保证在700C-800C条件下进行滴定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用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列物质中,用于标定KMnO4溶液的基准试剂最好选用___________(填序号);   

A.H2C2O4•2H2O     B.FeSO4    C.浓盐酸   D.Na2SO3

(5)若准确称取W g,你选的基准试剂溶于水配成500 mL水溶液,取25.00 mL置于锥形瓶中,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高锰酸钾溶液V mL。问:

①滴定终点标志是___________;②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1

(6)若用放置两周的KMnO4标准溶液去滴定水样中Fe2+含量,测得的浓度值将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试题详情

19.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7-5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次实验:

图7-5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在通入之前,关闭.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通入,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

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后,通入前,关闭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Ⅲ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________(填编号,多选扣分)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 D.盐酸 E.稀硫酸 F.稀硝酸

(6)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机理可用示踪原子分析加以证明,现只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O2+H218O→   

试题详情

18、 氢氧化铜是一种常用试剂。例如,利用新制氢氧化铜验证醛类物质的还原性。

I.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配制  实验室制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操作方法:在试管里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2 mL,滴入2%的硫酸铜溶液4滴∽6滴,振荡即成。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下面是三个研究性学习组分别从不同层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II.研究性学习小组甲:对教材实验结论"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是Cu2O"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是氧化亚铜。为了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研究:提出猜想:         。查阅资料:①氧化亚铜属于碱性氧化物;②+1价的铜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③在空气中灼烧氧化亚铜生成氧化铜。

设计方案:方案1: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方案3:称取红色沉淀a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里冷却,再称重,反复多次至到固体恒重,称得质量为bg,比较a,b关系

方案4:取红色固体沉淀装入试管里,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银白色银析出。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     

III.研究性学习小组乙针对小组甲的质疑,设计新的探究方案,装置如图所示。你认为要测定上述红色沉淀成分必须测定下列哪些物理量:     。①通入氢气体积;②反应前,红色沉淀+硬质试管的总质量;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硬质试管的总质量;④实验前,干燥管质量;⑤硬质试管质量;⑥锌粒质量;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⑧实验后,干燥管质量

IV.研究性学习小组丙上网查阅新闻得知,"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绿色化学的科学家"。绿色化学强调对环境友好,实现零排放。"变废为宝"符合绿色化学要求。他们收集上述红色沉淀制备化学试剂--蓝矾。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方案:    

试题详情

17、氧化铜有多种用途,如用作玻璃着色剂、油类脱硫剂等。为获得纯净的氧化铜以探究其性质,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硫酸亚铁等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I
 
     ⑴制备氧化铜

    工业CuSO4      CuSO4溶液   CuSO4·5H2O  ……  CuO

    ①步骤I的目的是除不溶性杂质。操作是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除铁元素。操作是:滴加H2O2溶液,稍加热;当Fe2+转化完全后,慢慢加入Cu2(OH)2CO3粉末,搅拌,以控制溶液pH=3.5;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硫酸酸化滤液至pH=1。控制溶液pH=3.5的原因是             

    ③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4·5H2O晶体。操作是            ,过滤,水浴加热烘干。水浴加热的特点是                   

    ⑵探究氧化铜的性质

     ①取A、B两支试管,往A中先加入适量CuO粉末,再分别向A 和B中加入等体积的3%H2O2溶液,只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结论是             

     ②为探究试管A中反应的速率,收集气体并测定其体积必需的实验仪器有:

                                     

试题详情

16.按右图所示装置,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约2-3 g溴化钠和少量乙醇,再加入体积两倍于乙醇的70%的硫酸,塞上带有长导管的塞子,长导管的另一端浸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反应混合物。片刻后,观察试管中的现象。

(1)实验室里用70%的硫酸而不用98.3%的浓硫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①有利于减少溴化氢的挥发  

②有利于防止溴元素的氧化

③有利于溶解溴化钠固体       ④有利于反应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2)用98.3%的浓硫酸配制70%的硫酸,下列仪器中必需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①容量瓶      ②量筒      ③滴定管     ④烧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3)冰和水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①冷凝和收集溴乙烷

②洗涤溴乙烷,除去可能混有的溴化氢和乙醇

③使没有反应的乙醇和氢溴酸继续反应    

④溶解多余的硫酸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4)已知溴乙烷的沸点为38.4℃,制取溴乙烷时最好用水浴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原因是容易控制反应的温度,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NaBr+H2SO4→NaHSO4+HBr,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时,要先从盛冰和水混合物的试管中移出导管,再停止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在盛冰和水混合物的试管中看到液体分成两层,下面是无色油状物。推测溴乙烷有关的物理性质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5.对于固体硫化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有如下假设:

假设①:固体硫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很稳定,不发生任何变化。

假设②:固体硫化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单质硫。

假设③:固体硫化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亚硫酸钠。

假设④:固体硫化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钠。

为了探究固体硫化钠露置在空气中究竟有怎样的变化,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固体硫化钠样品,放在研钵中研碎。

②将研钵中的样品露置在空气中两天。

③从研钵中取出一药匙样品放在试管中,加入盐酸,试样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并放出大量气泡。

④立即加塞,用力振荡,产生浑浊,且气泡的量大大减少。

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钠俗称臭碱,表明它是碱性物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它的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现象分析,上述四种假设中,肯定不成立的是假设__________。

(3)写出加入盐酸后可能产生气泡的两个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加塞振荡后产生浑浊,且气泡大量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要检验样品中是否还有Na2SO4存在,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4.下列结论可靠的是 

A.试液eq \o(\s\up 2(滴入BaCl2溶液-------→白色沉淀eq \o(\s\up 2(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结论:试液中一定含SO42

B.气体eq \o(\s\up 2(点燃----→无色气体eq \o(\s\up 2(通入Ba(OH----------→白色沉淀  结论:原气体一定是CO

C.溶液eq \o(\s\up 2(开启瓶塞-------→冒白雾eq \o(\s\up 2(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白烟  结论:原溶液一定是浓盐酸

D.有色溶液eq \o(\s\up 2(滴加KSCN溶液---------→红色溶液  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Fe3+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