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3、2009年1月22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2009年春节军政座谈会上透露,2008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35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GDP达37588元,增长8.7%。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换代,人民对住房、汽车、旅游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些说明了( )
A.人们的发展资料消费比重不断增大。
B.消费结构的变化推动了生产结构的进步。
C.消费结构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决定的。
D.消费决定了生产的发展壮大。
12、据著名投资机构高盛证券的分析,北京申办成功后,从2002年起到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奥运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种“核动力”的作用。奥运附带品是一个很大的经济来源,还有前期后期的旅游能带来旅游和相关行业收入,奥运期间的门票收入也相当乐观。作为扩大内需的方式,奥运的确使国内需求增加不少。从这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
A.消费需求的增长可以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D.奥运期间给中国造成的是一种供过于求的经济现象。
11、(2008·全国高考)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5万人,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5309万人。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 )
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 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 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0、我国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是( )
A.鼓励、支持、帮助
B.鼓励、支持、引导
C.巩固和发展
D.鼓励和发展
9、2009年1至4月份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282.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8%,但外资经济对我国自遭受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冲击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这说明( )
A.外资经济对我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否定了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合理利用外资经济有利于促进我们生产力的发展。
D.非公有制经济动摇了公有制在我国的地位。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C.个体经济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灵活等特点。
D.私营经济主要是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5、2002年6月25日,甘肃省为本省有突出贡献的12名两院院士配发工作用车。甘肃省最近还将建立与两院院士的联系制度,并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材料表明( )
A.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我国重视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C.两院院士为社会的进步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D.提高高层次技术人员的待遇会进一步拉大我国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6、邓小平同志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本质含义是( )
A.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科技的发展。
C.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向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科技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7、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至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8个年头,外国企业陆续进入我国市场,国有经济比重也有所下降。然而,我国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讲必须( )
A.减小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B.限制国有经济的股份制改革。
C.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D.要求保证公有制经济在各行各业、各地区中所占的比例具有优势。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C.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公有化。
D.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2、对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独立的四个环节。
B.分配是生产的目的,消费的动力。
C.消费是生产和分配的前提、基础。
D.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分配和消费影响生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