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由于冬季蔬菜供不应求,价格较高,所以农民主动建大棚生产蔬菜,及时解决了冬季“吃菜难”的问题。这主要说明( )
A.农民只能在冬季生产蔬菜
B.大棚蔬菜成本高,价格必定高于价值
C.价格变动能有效地调节生产规模
D.价格变动能促进生产,影响消费
11.春节是中华民族合家团圆的传统节日,正像明星王宝强所唱的那样,“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从这一国情出发,国家决定不再实行春运期间火车票提价的做法。这一做法体现的道理是( )
①价格对春运不起调节作用
②价格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比较小
③火车价格提高会刺激汽车航空运输的需求
④价格不变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下列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的是( )
A.上衣和裤子 B.汽车和汽油 C.面粉和大米 D.猪肉和牛肉
9.“逢快莫赶”“逢滞莫丢”启示我们( )
A.应该生产别人都不能生产的产品
B.坚持自己的生产特色,永不转产
C.商品生产要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D.市场行情生产者不可捉摸
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相比,前者表现为( )
①绝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 ②绝大多数商品供不应求
③卖者起主导作用 ④买者起主导作用
⑤“物以稀为贵” ⑥“货多不值钱”
A. 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 ①④⑥
“别人冷时我正热,市场缺时我正有。”市场忌“赶”,“逢快莫赶”“逢滞莫丢”。据此回答第9题。
7.生产同一种商品,甲厂耗费3小时,乙厂耗费2小时,丙厂耗费1小时。关于这一商品的价值量问题观点正确的是( )
A.甲生产的商品价值量大,因为它耗费的劳动时间多
B.丙生产的商品价值量大,因为它在同一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数量多
C.甲、乙、丙生产的商品价值量不一样,因为他们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不一样
D.甲、乙、丙生产的商品价值量一样大,因为他们都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6.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连创新高,给我们的信号是( )
A.供不应求 B.供大于求 C.供求平衡 D.不能确定
5.2008年1月16日,100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724.38元,创出了自汇改以来的新高。这意味着( )
A.人民币汇率上升,同样的人民币兑换的美元增加
B.人民币汇率下降,同样的人民币兑换的美元增加
C.人民币汇率上升,同样的人民币兑换的美元减少
D.人民币汇率下降,同样的人民币兑换的美元减少
4.春节期间,广州的王先生一家准备到桂林去旅游。最适合王先生携带的信用工具是( )
A.现金 B.外汇 C.信用卡 D.支票
3.防止经济运行中出现过高的通货膨胀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发生通货膨胀时一般不会出现( )
A.商品普遍滞销 B.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被扰乱
C.居民纷纷抢购消费品 D.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