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4.在当前的物价和利率水平下,不少居民选择将钱存入银行,储户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居民存款意愿在持续提高。造成居民存款意愿提高的原因是 ( )
A.我国银行存款利率不断提高 B.我国资本市场波动较大
C.居民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 D.储蓄能够获得较高收益
23.2008年中国股市一直震荡下行。许多在牛市中赚钱的股民,在这一轮调整中损失惨重。影响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 ( )
①预期股息 ②银行存款利息率 ③投资者心理 ④股票供求关系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最终消费的贡献则较小,表现在投资率逐年增高的同时,最终消费率逐年走低。偏高的投资率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因为 ( )
A.积累和消费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B.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C.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有所增长 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要相一致
21.自2008年12月1日起,家电下乡工作在全国14个省市区展开。按照规定,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冰柜)、手机、洗衣机等四类产品,国家按照产品销售价格的13%给予财政资金补贴。这体现了 ( )
①公共财产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财产支出反映政府的政策导向
③财政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财政的支出要与其收入相协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比上年增长9%;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趋向合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实际增长8%。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发生变化,轿车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据此回答19-20题。
19.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增加,使 ( )
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②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③财政支农政策效果显著 ④农村经营体制得到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国民经济实现良好主要表现 ( )
①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②社会总产值增长率10.7%
③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相协调 ④居民、企业、政府间分配走向协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我国政府批拨大量经费用于太空探测研究。这些经费作为财政支出 ( )
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③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 ④用于经济建设,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如果用“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来表达国民收入的分配,它所反映的关系是 ( )
A.预算与决算 B.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C.积累与消费 D.投入与产出
16.从2008年3月1日起,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从1600元调整到2000元。如果一个职工月收入为3000元,其个人所得税每月比原来少缴 元。 ( )
级数 |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1 |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
5 |
2 |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
10 |
3 |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
15 |
A.30 B.40 C.75 D.115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税率,降低小排量汽车消费税税率。这将对我国税收的增长以及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产生重要的影响。据悉国产奥迪部分大排量车型已列入停产计划。回答14-15题
14.材料说明 ( )
A.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B.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C.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D.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5.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税率的目的在于 ( )
①合理调节消费行为 ②间接引导投资流向,调整产业结构
③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④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社会资源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国务院规定,对能源工业中的煤炭、电力、核能、石油等投资项目,免征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对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新办的企业,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两年,从而促进了这些行业和地区的发展。回答12-13题。
12.材料说明 ( )
A.我国的税收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D.贫困地区、贫困企业可以不交税
13.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义务,因此 ( )
A.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
B.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
C.外国人从我国境内取得收人可以不纳税
D.公民只有纳税义务而没有监督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的权利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