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某市一所重点高中的一位高才生,高考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就在他收到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因在街上偷了一辆自行车被公安机关拘留,结果该大学取消了他的录取资格,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其忽视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 )
A.法律知识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中学生无法回避政治生活
B.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D.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3、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实行了政务听证会制度。在对本地重大政务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举行政务听证会,各界群众要么被邀请参加听证会,要么自觉主动参加听证会,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创新之举。实行政务听证会制度表明( )
A.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 B.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障
C.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 D.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2、关于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中首次规定,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省、直辖市,应有农民工代表。这表明人民民主具有( )
A.阶级性 B.全民性 C.广泛性 D.真实性
1、“国家问题是一个最复杂困难的问题,可以说,也是一个被资产阶级的学者、作家和哲学家弄得混乱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国家是( )
A.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B.社会、司法、行政机关的总和
C.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D.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36、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2009年又是一个网络监督年。网民通过互联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使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监督的平台。网络监督的积极意义日益凸显。但不可否认,滥用监督权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网民通过网络散步谣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 公民运用互联网实行民主监督有何意义?(8分)
(2) 公民应如何运用互联网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8分)
37在我国现阶段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
(1)将下列与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关的词语分别用直线连接。(6分)
直接选举 代表选代表 产生县级和乡镇人大代表
间接选举 选民选代表 产生省级和全国人大代表
(2)我国目前采用的选举方式依据是什么?(10分)
34.为保证2008年“绿色奥运”,北京市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大幅度增加公交专用道;为公交提速;财政收入大量资金用于发展公共交通。从政府职能的角度说明,北京市政府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5以下属于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的是 ( )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②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
③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④在全体人民中开展“四有”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 非选择题 (30分)
33.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区别在于
①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的合理批评和建议
③参与行为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规和程序性规范
④参与过程中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某市人民代表大会经多年探索,创立了人民代表接待站和专职的人民代表联络员制度,每天至少有一位人大代表车现场听取民众反映情况。这一制度创新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 ②公民的政治表达渠道不断拓宽
③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渐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⑧④
32读漫画《挑好“小官”干好“大事”》。为 挑好“小官”,必须
① 增强选民的主人翁意识
② 提高选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③ 确保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④ 坚持实行等额选举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近年来,在检察机关受理的群众举报案件中,署名举报率逐渐提高。举报人之所以大胆署名举报是由于我国检察机关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有案必查,取信于民,对举报线索统一受理,严格保密,从严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违法行为,维护了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据此完成29-30题。
29.上述材料中举报人的行为属于
A.公民行使申诉权 B.公民行使检举权
C.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D.公民的批评.建议权
30.上述材料中举报人的行为,从公民监督的渠道来看,属于 ( )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信访举报制度
C.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D.舆论监督制度
28.近年来,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在全国各地农村深入开展。村委会选举 ①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④有利于扩大农民的基本权利,提高政治参与的实际本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