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3.材料一 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
材料二 2009年1-10月份中国的CPI指数为负1.1。如果物价全面、持续下降,同样会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如何正确认识物价变动对民生的影响。(6分)
32.从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在全国全面推广。农民购买家电由国家财政补贴售价的13%。根据农民消费水平,彩电单价不超过1500元、电冰箱(含冰柜)单价不超过2000元、手机单价不超过1000元。
请用所学经济学知识简要回答:
(1)根据农民消费水平,对补贴家电单价进行限制体现了国家提倡什么消费理念?(2分)
(2)“家电下乡”项目对农民和家电企业有什么意义?(8分)
31.曾几何时,手机还是时尚的一种象征。今天,它已经成为甚至中小学生都拥有的普通的通讯工具。1990年,中国手机用户仅有18万户,截至2009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已突破7亿户。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也蜂拥而上,我国出现了巨大的手机供应市场。手机经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售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种品牌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了几百元。
(1)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手机生产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分)
2009年10月16日至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山东举行,十一运会是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办的第一个全国性运动会,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运会创立50周年,意义重大,据此回答29-30题。
29.据报道,《生命时报》联合人民网、搜狐网进行了百姓健身习惯大型系列调查,中国人运动积极性越来越高的结论在意料之中。引人注目的是,老百姓更舍得为运动花钱了。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人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了
B.消费决定生产
C.老百姓可以进行超前消费
D.生产对消费具有反作用
30.在全运会举办期间,旅游、商贸、交通、通信、传媒、住宿、餐饮等是受益行业,旅游、商贸活动将进一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这是因为
A.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B.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C.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28.2009年上半年某市各类经济成分在本地GDP增长中的贡献率如下图:
分析上图,可以得出
A.非公有制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
B.该市GDP的增长是以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为代价的
C.该市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D.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27.据统计,我国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而同期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仅为3.8个百分点。为此,2009年下半年政府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政府采取这一措施的理论根据是
A.生产决定消费
B.生产为消费创造必要条件
C.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D.消费对生产起决定作用
26.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发展生产。只有蛋糕做大了,分给每人的才能更多更好,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能提高。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主观愿望决定消费需求
C.消费观念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
D.只要生产发展,社会就能和谐
25.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下图是某市民在不同年份春节家庭消费的主要支出项目。
买面粉:41元 买鱼肉:57元 买衣服:104元 买磁带:12元 买报刊:3.8元 买彩电:2600元 1992年 |
买面粉:18.7元 买 肉:2.16元 买 盐:0.16元 买火柴:0.2元 买 布:13元 买自行车:156元 1978年 |
买面粉:28元 买肉蛋奶:185元 买花卉:70元 手机话费:56元 旅游:1780元 买数码相机2750元 2009年 |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市民在家庭消费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是
①恩格尔系数不断提高 ②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③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④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目前不少推销各种保健仪器的公司都盯紧了老年人,以免费体验、免费试用的方法,博取老年人的信任和欢心,进而向老年人推销各类“天价”保健仪器。而一些渴望长命百岁的老人因此盲目买“保健”。据此回答23-24题。
23.商家利用的是老年人的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24.为减少这种情况,老年人应该
A.避免自己单独购物 B.避免跟风随大流
C.坚持适度消费 D.学会自立自强
22.据报道:在我国广大的城镇中存在着因房子而负债累累的群体,其实也是名副其实的“房奴”。“房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这启示我们住房消费应该
A.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B.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C.革新陋习,科学消费 D.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