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在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 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 上。
A.主导 数量 B.主导 控制力
C.主体 控制力 D.主体 质量
8.右图是中国3G标识,通过3G手机可以实现视频通话、
宽带上网、观看手机电视等。手机新功能带来生活和
娱乐方式新变化,这说明
A.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B.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
C.新的消费热点能给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
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7.绿色消费的主旨和核心是
A.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可持续性消费
B.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C.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D.讲究实惠,保护环境
6.消费者的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A商品和B商品的关系如下表,那么表格中反应B商品需求变化的M、N分别应该是
关系 |
A商品 |
B商品 |
|
互为替代品 |
价格上涨 |
需求量减少 |
M |
互补商品 |
价格下跌 |
需求量增加 |
N |
A.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减少
B.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增加
C.需求量减少 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需求量减少
5.2010年,市场上蔬菜、食用油、禽蛋等食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多,但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_________来实现的。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消费心理 D.广告宣传
4.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9年9月20日,100美元兑换682.71元人民币;2011年1月12日,100美元兑换661.28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11月9日发行了上海世界博览会、2010年贺岁、“和”字书法系列和环境保护系列普通纪念币各一枚,不少市民通宵排队抢购。据此回答2--3题。
2.根据央行公告,该4枚普通纪念币与现行流通人民币职能相同,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 B.纸币
C.铸币 D.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1.2011年元旦,小王同学亲手制作了一张精美的贺卡送给小明。这张贺卡
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C.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43. 2010年,物价问题成为街头巷尾争相议论的焦点。强烈的通胀预期打乱了普通人原有的生活,某校学生以此为课题进行探讨。请你参与。
情境一
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大量游资的炒作、市场监管不力、出口增加、受国际市场粮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等,糖、大蒜、生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频频蹿高,被网民调侃为“糖高宗”、“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调侃的背后是对物价上涨超出合理范围的一种无奈,老百姓的生活压力日益加大。
(1)上述图表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现象?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情境二 有消费者说:“猪肉、大蒜、生姜等农产品价格虽然上涨,但日子总要过下去,肉贵了就多吃菜,菜贵了就多吃肉,都贵了就少买点,搭配吃,节约一点,总能过下去”。
(2)上述消费者的观点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4分)
情境三 针对我国目前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1月20日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整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4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42. 材料一 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靠。
材料二 有经济学家认为:“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两个字--“转型”。转型的核心问题是从原来的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方式、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转为以内需拉动增长、以消费支撑的增长方式。
(1)请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分析 “以内需拉动增长、以消费支撑的增长方式”成为“转型”核心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一谈我国应该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6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