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A-M所代表的各物质是中学化学里常见的物质,已知B、J是单质,A是化合物;E的溶液跟苯酚溶液混合,溶液呈紫色。A-M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转化关系如图8所示(未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请回答:
(1)B在A的浓溶液中反应而溶解的条件是 ,而常温下B在A的浓溶液中难以反应而溶解的原因是 。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F→G+A 。
G→F 。
E→I的离子方程式 。
(3)L转化成I的现象是 。
(4)常温下Cu能与 B3+反应:Cu+2B3+=Cu2++2B2+。现取Cu与M混合物26.4g与1L1mol·L-1的H2SO4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反应后测得溶液中B3+的浓度为0.05mol·L-1(溶液体积仍可视为1L),则原固体混合物中Cu的质量是多少?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不考虑盐类的水解)
7、X、Y、Z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U、V为它们的化合物,这些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和某些产物已经略去.
(1)如果X、Y组成的元素是同主族时,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①若已知U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已知V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已知U、V均为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X、Y的组成元素不同族时,按下列要求写出X、Y、Z的分子式:
①若X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时,X为__________Y为__________,Z为_________。
②若Y组成为在自然界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元素时,X为______,Y为_______Z为_______。
③若Z为密度最小的物质时,X为________,Y为__________,Z为___________。
6、图中A至F是化合物,G是单质。请回答相应问题:
(1)反应①、②、③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判断的理由是 。
(2)D的化学式为 ;E的电子式为 。
(3)请写出A溶液与 F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已知A、B、C、D、E均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X无论是盐酸还是NaOH,均能进行下述转化:
酸式盐(A)+XB+YC+YD+Z无机酸(E),又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少16。
(1)当X为盐酸时,E为 ,A中阴离子为 。
(2)当X为NaOH时,A与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已知: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②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③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④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
(1)元素X是 ,Z是 。
(2)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B、C、D、E几种常见的化合物或单质之间有下图转化关系:
(1)若E是酸酐,D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B的化学式是 ,工业上实现D转化为E的化工设备的名称是
(2)若C是酸性气体,B是碱性气体,则E是 ,工业生产实际中,合成B选择一定的下列条件的依据是
压强
温度
(3)若A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C为黄绿色单质气体,则D的电子式为
(4)若A是某有机物,其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C
B→D
(5)若C是水,B是无氧化合物,且在同系物中是分子相对质量最小的的化合物,E是能使石蕊显红色,则A是 (写化学式)A、B、D、E中易溶于水的是 (写化学式)。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E
B→高分子化合物
2、X、Y、Z为三个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Y+X→A(气), Y+Z→B(气)。
请针对以下两种不同情况回答:
(1)若常温下X、Y、Z均为气体,且A和B化合生成固体C时有白烟产生,则:
①Y的化学式是 ;
②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常温下Y为固体,X、Z为气体,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B,则:
①B的化学式是 ;
②向苛性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A,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将Y与(1)中某单质的水溶液充分反应可生成两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下述为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请回答:
(1)写出A、B和C的化学式:A ,B ,C 。
(2)依次写出A→D和D→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 。
(3)写出将SO2气体通入K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由F→H的化学方程式: 。
知识准备:近两年计算型推断题成为高考热点之一,解这类题时要善于抓住物质转化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例CO→CO2,NO → NO2,SO2→SO3转化时分子中都增加1个氧原子,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均为16 );放出气体的体积或生成沉淀的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气体的相对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化合物中离子个数比;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比;电子总数;质子总数等重要数据。
例6、(06广州一模)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E、F、G、X均为常见的化合物;B和X的摩尔质量相同,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X的电子式和G的化学式:X__________,G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B+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能训练]
1. (06年江苏-20)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H2O已略去),已知:(a)A、B、C、D是非金属单质,其中B、C、D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b)反应①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c)化合物E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化合物K是常用的氮肥。(d)化合物L具有漂白性,可由Cl2与NaOH溶液反应而制得。(e)化合物J由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
请按要求填空:
⑴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2NH3+H2SO4===(NH4)2SO4___________。
⑵C的结构式____ N===N __________;H的化学式_(NH4)2SO3或NH4H SO3________。
⑶L的溶液与化合物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ClO-+SO2+2OH-=== Cl-+ SO42-+H2O _。
⑷化合物J的化学式____ N2H4__________。
2(06年全国卷Ⅱ-28).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反应:
其中,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气体。
(1)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 Fe2O3 _________ 。
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__ CO 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 + 3 CO 2 Fe + 3 CO2 。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CO + H2O CO2 + H2 。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C + H2O CO + H2 。
2(06年四川卷---27)
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单质。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中部分产物未列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是碳(或C),C是钠(或Na) 。
(2)H与盐酸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O2+2Na2O2=2Na2CO3+O2 。
(4)F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 Na2O2+S2-+2H2O=4OH-+S↓+2Na+ 。
4 (06年天津卷---26).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将D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F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褐色胶体中F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 。
(2)A、B、H的化学式:A Fe 、B FeS 、H (稀) 。
(3)① 分子的电子式: 。
② 写出C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鉴定E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取少量E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溶液,加热试管,可观察到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5)在C溶液中加入与C等物质的量的,恰好使C转化为F,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9.(10分)a、b、c、d、e、f、g为七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粒子,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
粒子代码 |
a |
b |
c |
d |
e |
f |
g |
原子核数 |
单核 |
单核 |
双核 |
多核 |
单核 |
多核 |
多核 |
电荷数 (单位电荷) |
0 |
+1 |
-1 |
0 |
+2 |
+1 |
0 |
其中b的离子半径大于e的离子半径;d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四原子极性分子;c与f可形成两个共价型g分子。试写出:
(1) a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2) b与e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较为: > (用化学式表示)。
(3) d粒子所构成的物质具有易液化的特性,推测其原因为: 。
(4) g粒子所构成的晶体类型属于 晶体。
(5) c粒子是 ,f粒子是 (用化学式表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