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该节目组织政府部门和窗口行业的主要负责人定期轮流到电台直播室,接收听众热线电话,听取群众意见,回答听众咨询,受理群众投诉,直接为群众服务。这一做法表明( )
A.政府积极行使批评和建议权
B.我国公民权利不断扩大
C.政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D.我国政府职能不断增加
2.改革开放以来,依据宪法和法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完整、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请选择适当的选项完成下图( )
①监察监督 ②人大监督 ③政协监督 ④审计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行政监督体系按范围可分为,行政系统内、行政系统外的监督。前者包括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后者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司法机关和社会与公民的监督。①④属于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故选②③。
(2010·临沂高一期末)“行风热线”节目是临沂市政府纠风办公室通过临沂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一档以“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为宗旨的热线直播专题节目。据此回答3、4题:
1.对政府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 )
A.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B.民主监督机制
C.法制监督机制
D.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政府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A项正确;B、C两项片面;D项不符合题意。
2.4.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知能创新导学]
典例导悟
[例1]2007年9月,我国正式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负责全国预防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政策制定和检查指导等重要工作。这一举措旨在加强行政监督体系中的
A.国家司法机关监督 B.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C.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D.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思路点拨]本题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为背景,考查我国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体系分为政府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国家预防腐败局属于政府部门;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
[专家点评]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推进预防腐败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有利于拓展工作领域,形成全社会预防腐败的良好局面,提高预防腐败的专业化水平,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就是要加强对预防腐败工作政策上的研究,不断创新和完善预防腐败的各项制度,积极探索、深化改革,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
变式训练
近年来,大量的具体问题经《焦点访谈》曝光后,迅速得到有效解决。这说明( )
A.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只能依靠新闻媒体
B.新闻舆论监督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
C.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政府权力的形式
D.只要有新闻舆论监督,就可以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解析]选C。题干强调新闻舆论监督在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方面的作用,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B项错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D项说法绝对化。
[例2](2009·广东高考)某市政府为克服各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幅度过大带来的问题,将行政处罚权依法细化,将细化后的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监督。这项措施
A.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表达权,扩大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限制了政府的行政决策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
C.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D.增加了政府工作的公开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行政监督的意义。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是法定的,不能任意扩大,A、D两项说法错误;政府将细化后的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监督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而非参与权、表达权,B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C
变式训练
(2010·济南高一检测)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就容易滋生腐败
B.权力和腐败是不可分的,权力是腐败之源
C.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
D.政府自觉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解析]选A。漫画中“财务一支笔,用人一言堂,大权一把抓,乃腐败之源也”,告诉我们,权力是把双刃剑,当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时,就容易滋生腐败,故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权力若能依法行使,便不会滋生腐败。C、D两项与材料无关。
[例3](2009·海南高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这些规定旨在
①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②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③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④扩大公民的法定检举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故①正确;但并没有扩大公民的权利,故④错误;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但不一定会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故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A
[学业达标训练]
6.(2010·潍坊高一检测)材料一 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近3 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建议、批评和意见。在数量上,比去年增加1 147件,增长18.3%,创历次会议新高;在内容上,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社会活动各个领域、人民生活各个方面,反映了对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要问题的强烈期待;在质量上,许多建议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
材料二 在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对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等。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表明人大代表享有哪些权利?结合材料说明人大代表如何做到更好地反映和代表民意?
[解析]本题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全国人大及人大代表的认识。第(1)问,重在明确材料的中心,材料一强调人大代表代表民意;材料二强调全国人大的地位、职权等。第(2)问,结合材料明确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等。
答案:(1)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权力;材料二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行使最高决定权和监督权。
(2)①人大代表的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
②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5.《问计于民》表明人大代表( )
①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接受人民监督
③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
④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职责。从漫画看,人大及人大代表问计于民,表明人大代表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①③符合题意;漫画并未表明人大代表受人民监督以及人大代表的提案权和质询权,因而②④不符合题意。
4.2009年3月1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代表在线”活动,6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与网民在线进行交流。这说明全国人大代表( )
①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是由各地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③要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④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从材料看,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与网民交流,表明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等,因而①③④符合题意;全国人大代表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②错误,应排除。
3.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是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的。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代行其部分职权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认识。在我国,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代行其闭会期间的部分职权,同样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但从材料看,涉及立法问题,故其行使的是立法权,据此可知,②③符合题意。
2.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这表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一府两院”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题干中,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既表明了全国人大的性质,也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职权,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人民政府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因此,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故选C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