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5.(10分))以天然气、焦炭、水、空气为初始原料,可以制得若干化工产品:
(1)反应③的H2也由反应①得到。若反应①、②、③的转化率均为100%,则将反应①中得到的CO2和H2全部用于合成人工汽油却不能得到理想的产品。
ⅰ)通过计算说明原因。
ⅱ)若要得到理想的产品,则CO2的使用量只要达到反应①中CO2产量的 ;(填数值范围)
(2)通过反应①④⑤合成尿素。若反应④中N2和H2的投料比为V(N2)∶V(H2)=1∶3,氨合成塔中NH3的体积分数始终保持在25%,要使N2的最终转化率超过95%,则N2和H2至少需要经过 次循环(首次反应不计为1次循环);
(3)通过反应①④⑥合成硝酸铵。若每步反应的转化率均超过95%,则最后得到的产物中N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
24、(8分)往500mL浓度为0.1mol·L-1的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待铁粉全部反应后再通入适量氯气将Fe2+全部氧化。所得溶液与500mL浓度为0.02mol·L-1某金属碘化物RIx溶液混合,恰好能使I-全部转化为I2单质,这时测得溶液的pH等于2。已知反应中R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并且设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可忽略。
(1)求加入铁粉的质量;(2)求RIx中的x值。
23、(10分)聚丙交酯可抽丝用作外科手术缝线,在人体内可自动缓慢降解为乳酸(H)而不须拆除。聚丙交酯的工业合成线路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⑴ A的结构简式为 ,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类型:A→L ;D→E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由A转化为乳酸(H)的两条合成线路各自涉及到多个化学反应,但两条合成线路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 。
⑷ 写出聚丙交酯降解为乳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分)有机化合物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53.3%、11.1%、35.6%。又知A分子中只有一种官能团,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且有一个碳原子不与氢原子相连,A还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请填空:
(1)A的实验式是 ,分子式是 。
(2)写出A与足量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与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②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③消去或氧化后生成的物质均具有较好的对称性。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21、(10分)我国中医药已有数千年历史,其独特的疗效使得经深加工的中药产品正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但国外在进口中药时对中药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含量等各项指标检查是非常严格的,因此把好出口中药的质量关是非常重要的。以下介绍了分析实验室对中草药中可能的残余有毒元素As的检验方法和步骤(As在中草药中主要以As2O3的形式存在):
①取1000g中草药样品进行前期处理制得待测溶液,此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As元素将转化为H3AsO3;
②将待测溶液转移入250mL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0.2%的淀粉溶液;
③用标准碘溶液滴定待测溶液至终点,消耗20.25mL标准I2溶液,其间发生反应:
H3AsO3+ I2+ H2O→H3AsO4+ I-+ H+(未配平)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如何对少量的中草药样品进行前期处理制得待测溶液? 。
(2)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__H3AsO3+__I2+__H2O- __H3AsO4+__I-+__H+
(3)0.2%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如何判断滴定到达终点? 。
(4)题中所用标准碘溶液并非将碘单质直接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得,而是由0.1070g纯KIO3、过量的KI以及酸混合,并将其准确稀释到1000 mL而制得,请用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说明标准碘溶液的形成过程 。
(5)我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限定:绿色中药的砷含量不超过2.000mg/kg,试计算说明该中草药样品是否合格?(不需计算过程)计算可知该样品砷含量约为 mg/kg,故该草药样品 (填“合格”或“不合格”)。
20、(10分)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H2O已略去),
已知:(a)A、B、C、D是非金属单质,其中B、C、D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b)反应①、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c)化合物E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化合物K是常用的氮肥。(d)化合物L具有漂白性,可由Cl2与NaOH溶液反应而制得。(e)化合物J由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
请按要求填空: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H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
(3)L的溶液与化合物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J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分)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E同主族,A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X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Y,A、B、C、E四种元素都能与D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常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X、Y的水溶液的pH均为5。则两种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之比是 ______________。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D、E四种元素组成的某无机化合物,受热易分解。写出少量该化合物溶液与足量的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3A2(g)+C2(g)2CA3(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不断改变条件(不改变A2、C2和CA3的量),右图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关系,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A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8g气态A2与56g气态C2得到25.5g 气态CA3放出热量69.3kJ,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4分)甲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以证明高温下还原铁粉与水蒸气能够发生反应,中间的大试管中放入的是还原铁粉和石棉绒。
(1)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石棉绒作用是:
(2)证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的方法是 ,与排水法收集H2相比,使用该装置除得到的H2较干燥外,还能
(3)停止反应,待装置冷却后,取出反应过的还原铁粉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所得滤液中是否含Fe3+的操作方法:
(4)经检验上述滤液中不含Fe3+,这不能说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所得产物中不含十3价的Fe元素,原因是(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
(5)实验结果发现,使用该装置制H2产率不高,乙学生又设计了如下装置,实验表明H2产率很高,不易倒吸。
写出a处受热后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H2产率高就不易倒吸的原因是 此时H2产率高的原因是: 。
17、(8分)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铜与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充分反应后,发现铜和硫酸都有剩余。在不补充浓硫酸的前提下,若使剩余铜片溶解,可再加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测定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时,先测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他认为测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多种,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
A.将A产生的气体干燥后缓缓通过预先称量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加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将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用HNO3酸化Ba(NO3)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D.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干燥后装置A产生SO2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铜,使剩余的硫酸转化为硫酸铜,过滤后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制得硫酸铜晶体(CuSO4·xH2O),用加热法测定该晶体里结晶水x的值。其中一次实验的数据为:
坩埚质量 |
坩埚与晶体总质量 |
加热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 |
11.7g |
22.7g |
18.6g |
根据数据计算,判断x '的实测值比理论值(x=5)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 硫酸铜晶体中含有不挥发杂质 B.加热失水后露置在空气中冷却
C.加热时有晶体飞溅出去 D.硫酸铜晶体(CuSO4·xH2O)在称量前晶体的表面吸收了水份
16、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
2NH3(g);△H <0,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a的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 c处的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
C.点d (t1时刻) 的n(N2)比点 e (t2时刻) 处的n(N2)大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此时画出的两根平行线间的距离将要变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6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