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
A.文化具有继承性 B.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
C.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 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
5.“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歌曲《中国话》中的这句歌词从一个侧面说明 ( )
A.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
4.“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 )
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
C.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3.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但汉字中的沙发、巧克力等词汇就来自英文;指导我们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更是由国外传入的。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B.文化发展必须植根于外来文化
C.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D.文化和经济、政治上紧密相连的
2.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史。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②秦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隋唐时期,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④宋元明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材料一: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材料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全球范围内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方便、快捷,各国文化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观点?
(2)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
(3)面对全球范围内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该怎样做?
24.一个原本只能卖1元钱的普通瓷碗,经设计师的妙手,成为价值几十元的抢手货;几张看似简单的景观设计图,带动了数千万元的销售收人……2009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依托于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底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正发挥出强烈的全球集聚效应,吸引中国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设计单位等海内外创意力量落户西子湖畔。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创”出杭州经济新引擎。2008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全市GDP增速高出6.6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2.1%,一举超越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坐上服务业的“头把交椅”。
(1)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杭州市的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2.中俄建交60年来,中俄加强文化交流,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使两国传统友谊深入人心。从文化的角度看,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是两国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由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的“薪火相传”国民教育活动委员会,是香港回归以来在校学生国民教育的重要突破,标志着香港青少年学生国民教育踏入了新的里程。“薪火相传”教育活动在文化继承中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些特定功能主要表现在
A.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准确的科学信息
B.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特定功能 D.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20. “不知道过去什么情况,就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更没法展翅未来。”从文化的角度,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