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5、运动与发展的关系是()
A、运动就是发展,两者是一回事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D、发展是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与变化
英国唯心主义者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椐此回答13-14题
13、毕尔生认为()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意识是运动的主体
C、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D、事物是静止不动的
14、毕尔生的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自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已经出现经济过热的势头。 “中央及时捕捉到了这些信息,新一轮宏观调控开始了。” ”经济专家张燕生研究员分析说: “对习惯了治理性调控的人来说,预防性调控无疑是一次崭新的命题。在经济尚未全面过热、通货膨胀尚未发生之时予以遏制,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也极大降低了宏观调控成本。”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说,宏观调控必须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据此回答10-12题
10 、中央的预防性调控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因果关系原理
D、发展的观点
11、中央之所以能够及时捕捉到经济过热的信息,是因为()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
D、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12、宏观调控必须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发展。这要求我们()
A、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B、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C、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D、注重量的积累
9、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而中国明代的王守仁的主张是:“心外无物”。他们的思想属于()
A、唯物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我国目前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达3.67亿。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双双关注的眼睛。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面对的新问题,提出了亟待完成的新任务及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新要求……它们如同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和叹号,叩问着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呼唤着期待着来自实践的回答。回答7-8题
7、面对的新问题,提出了亟待完成的新任务及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新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C、 端正立场,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8、材料之所以说期待着来自实践的回答,从唯物论来说,是因为()
A、来自实践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
D、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在中国经济发展处于重要关口时,中央出台“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权威人士指出,今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政策措施深得民心,并得到有效贯彻,这是今年夏粮丰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中央一号文件既调动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又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当农民的口袋里得到“真金白银”时,从东北、华北到西北,从中部地区到华南,粮食生产的热潮在各地乡村迅速激荡开来。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重返乡里拾锄种田,昔日的抛荒地如今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粮食价格的恢复性增长,使农民看到了田野上的巨大希望。农业部部长杜青林面对麦浪翻滚的田野和绽开笑脸的农民,对记者感慨地说: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带来丰收粮。据此回答4-6题
4、 中央出台“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今年夏粮丰收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5、 中央一号文件使粮食生产的热潮在各地乡村迅速激荡开来。导致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重返乡里拾锄种田,这说明()
A、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 事物之间存在着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C、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量变引起质变
6、“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带来丰收粮。”说明了()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3、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
A、两者是统一的,没有任何区别
B、 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表现形式
C、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D、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