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
11、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 )
⑴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⑵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⑶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⑷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
A、⑵⑶ B、⑴⑵ C、⑶⑷ D、⑶⑷
10、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正确阐述了( )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B、金钱和人生价值
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 D、个人与他人、社会
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 )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7、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 )
(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
(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A(1)(2)(3) B(2)(3)(4) C(1)(3) D(3)(4)
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 )
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
C要透过现象认识的本质
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 )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据此回答
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 )
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
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
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
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A、⑵⑸ B、⑴⑶⑷ C、⑵⑶⑸ D、⑵⑷
3、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 )
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 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