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78963  378971  378977  378981  378987  378989  378993  378999  379001  379007  379013  379017  379019  379023  379029  379031  379037  379041  379043  379047  379049  379053  379055  379057  379058  379059  379061  379062  379063  379065  379067  379071  379073  379077  379079  379083  379089  379091  379097  379101  379103  379107  379113  379119  379121  379127  379131  379133  379139  379143  379149  379157  447348 

4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

A、都肯定了世界观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

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

D、都肯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试题详情

41、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对 (  )的回答

A、     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

试题详情

40、《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D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试题详情

39、《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近。……此兵法之胜,不可先传也。”这说明(  )

A、人的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变化面变

B、事物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以否定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撇开事物的现象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D、事物的本质是很难把握的

试题详情

38、《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

⑴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⑵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⑶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⑷自然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⑵⑶⑷

试题详情

37、上述事实启示我们(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C、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学习书本知识

试题详情

36、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试题详情

35、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的条件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试题详情

34、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   )

⑴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⑵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是循而上学的观点

⑷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⑶⑷

试题详情

33.《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

A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

C人们不能否认或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