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78968  378976  378982  378986  378992  378994  378998  379004  379006  379012  379018  379022  379024  379028  379034  379036  379042  379046  379048  379052  379054  379058  379060  379062  379063  379064  379066  379067  379068  379070  379072  379076  379078  379082  379084  379088  379094  379096  379102  379106  379108  379112  379118  379124  379126  379132  379136  379138  379144  379148  379154  379162  447348 

1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试题详情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活动

试题详情

10.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钫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试题详情

9.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   )

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  

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

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试题详情

8、四位诗人的揭示运河与隋亡的因果联系。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原因和结果(   )

A、之间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B、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D、在时间上的继承性

试题详情

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

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审美情趣不同

  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据此回答8-9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试题详情

6、前后两个“绿”字都是()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试题详情

5、诗人把“鸟宿”和“曾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回答6-7题。

试题详情

4、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试题详情

3、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

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  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C必须亲身实践         D必须经过系统学习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4-5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倷鑳舵灙濡ょ姴绻橀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磻婵犲洤绠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