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1、据专家介绍,消费4000张贺卡就等于毁掉一棵大树。为了保护环境,今年元旦前后,一些大中小学开展了“减卡救树”的活动,倡议“少寄一张贺卡,多留一片绿色”。这件事情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提高的 D、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20、某人能说出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新名词,但他解释不出来,他的认识水平属于
A、第一次飞跃 B、第二次飞跃 C、感性认识 D、理性认识
19、法国的笛卡尔、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英国的培根、霍布斯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他们主张只谈一分钟、一立法米、二立法米,而不是承认“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他们的共同错误是
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抹杀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 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18、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看事物必须要抓住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做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指出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B、说明了认识的目的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肯定了现象与本质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确认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
17、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由于
①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抓住了本质,才完成了认识运动,实现了认识的目的 ②只有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抓住本质和规律,抓住复杂多变的现象的根据,反过来才能深刻地理解现象 ③感性认识不是真理,理性认识才是科学的理论 ④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6、“有温良而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这句话告诉我们
A、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是无法达到统一的 B、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必要性
C、真象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假象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D、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的
欧美产业革命的发展结果推动了工业文明,但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的开发,忽视了自然的生态价值。这种价值观导致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严重的环境恶化,人类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回答14-15题。
14、上述事例说明
①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④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对立,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许多专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一思想
①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有利于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⑤对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A、①② B、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 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意识具有阶级性 ⑤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
12、在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上,最根本的理论依据是
A、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C、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西欧是汽车的发明地。但近年来,欧洲设立了“无车日”。现在,西欧的公路上每年行使的汽车超过了1.9亿部,并以每年300万辆的速度递增。空气污染和交通阻塞使西欧人望而生畏。由巴黎倡议的“无车日”一出,立即得到罗马、佛罗伦萨等150个城镇的响应,欧洲委员会也积极支持。回答10-11题。
10、“无车日”的诞生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
11、据有关报道称:为了响应“无车日”活动,“无车日”这一天,所以汽车都自觉停开。这虽然给一部分人的出行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却给人们换来了蓝天、碧水、健康。可见
A、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认识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C、集体主义是全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观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