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79017  379025  379031  379035  379041  379043  379047  379053  379055  379061  379067  379071  379073  379077  379083  379085  379091  379095  379097  379101  379103  379107  379109  379111  379112  379113  379115  379116  379117  379119  379121  379125  379127  379131  379133  379137  379143  379145  379151  379155  379157  379161  379167  379173  379175  379181  379185  379187  379193  379197  379203  379211  447348 

7、下列成语中,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有

 ①水滴石穿  ②物极必反  ③刻舟求剑  ④墨守成规

 ⑤失败乃成功之母  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试题详情

6、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它们的根本分歧是

 A、是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试题详情

5、“科学研究正在绕过一个又一个暗礁,转基因食品和药品安全进入人类生活,不再是梦想。”由此可见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完全抛弃

 B、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新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

 D、新事物的产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试题详情

4、转基因的研究与应用不存在零风险,不能因噎废食。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试题详情

3、在转基因研究和应用问题上存在的争论说明

 A、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和反映

 B、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差别

 D、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试题详情

2、“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看,改革会使人受益、、、、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痛苦和眼泪。”这句话体现了

 A、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近20年来,转基因研究的方向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在欧盟特别是法国,却存在着怀疑和反对转基因的社会力量。他们认为,将一种作物的某个基因植入另一种作物中,一则可能导致“基因污染”,二则可能危害人类健康。而欧洲科学界认为,这种对转基因的种种疑虑,多少带有愚昧、保守的成分。转基因作物可能是满足地球上60亿人口温饱需求的最佳途径。零风险不存在,因噎废食会犯更大的错误。目前,德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植入法,在西红柿的试验中获得成功。科学研究正在绕过一个又一个暗礁,转基因食品和药品安全进入人类生活,将不再是梦想。据此回答(3)-(5)题。

试题详情

1、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是

 A、笔直的 B、曲折的 C、多变的 D、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试题详情

39.39.2003年10月至2005年7月,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中国在法国举办的文化活动“以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为主题,意在展示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绚丽多彩的民间传统以及不断创新发展的当代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2004年10月10日,法国文化年在京开幕,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会见来访的法国总统希拉克时说,“和而不同”“亲仁善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化生活角度评价中法互办文化年。

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做法

评价--①原因(必然性、意义),②要求

总分19分

(1) “和而不同”体现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和”指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普遍规律(共性),“不同”指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个性),说明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和形式是多样的,不仅可以相互共处,而且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3’)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双方经济、政治的发展,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3’) 

 (3)中法文化合作与交流的意义;①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进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既展示了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充分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②中法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两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促进两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2’)③中法文化交流,必将带动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技术、资源互补,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2’) 

(4)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2’)

  ②中法文化年的成功举办,说明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要按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4’)  

试题详情

38.38.材料一:2005年11月11日晚,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北京奥运会倒计时l 000天活动,并发布了由5个拟人化娃娃形象组成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由被亲切地叫做“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中国福娃”组成。

材料二:“五福娃”中,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他来自中国辽阔的西部大地,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是绿色奥运的展现;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五福娃”承载着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诞生于世。

(1)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哪些传统文化?

  试分析传统文艺的重要性。

(2)“五福娃”的设计中透示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试加以分析说明。

(3)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总分18分

(1)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2’)

  ②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2)①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1’)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1’)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的生活。(2’)

“五福娃”的诞生就是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承载着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1’)

 (3)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五福娃”的诞生是立足于中国实践的产物。(2’)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五福娃”的设计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2’)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是要体现时代精神。“五福娃”的设计是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时代精神。(2’)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欢欢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是我国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的结晶。(2’)

④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1’)

试题详情

37. 文化创新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与智慧。

总分11分新导学:P88

(1)文化创新的确与创作者的灵感和自身的聪明才智是分不开的. (1’),但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在于社会实践(1’)。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作。(2’)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2’)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充足的条件. (2’)

    题目观点过分夸大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灵感”、 “聪明才智”),而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基础作用,因而是不正确的. (1’)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