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79054  379062  379068  379072  379078  379080  379084  379090  379092  379098  379104  379108  379110  379114  379120  379122  379128  379132  379134  379138  379140  379144  379146  379148  379149  379150  379152  379153  379154  379156  379158  379162  379164  379168  379170  379174  379180  379182  379188  379192  379194  379198  379204  379210  379212  379218  379222  379224  379230  379234  379240  379248  447348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前者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后者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

答案:这两种观点,前者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者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一个具体表现。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还表现在: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而它们的根本分歧则表现在: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把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仅归纳为发展与静止观点的对立的看法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本题是高考中的一个题例,命题手法主要是在“全面·片面”这一对思维模式中进行的。类似这样的题目都可以依照这个题目的解答规范进行解答。]

本题变式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表现在,前者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后者认为现实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答案: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在古代、近代和现代有不同的形式和表现。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只是古代唯物主义的一个具体表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唯心主义也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不同,主张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是宗教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具体表现。

变式2:哲学中两个基本派别的对立表现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对立。

答案:“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则体现了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这两者的对立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一个具体表现。

此外,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还表现在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而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的。

试题详情

2、物质文明建设得越好,精神文明也就发展得越好。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保证物质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仅靠物质文明的发展是不够的,还要加强精神文明自身的建设。以为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也就搞好了,实质上是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错误观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必须反对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手软、一手硬的错误做法。

[分析]本题还可以从辩证法的角度上出题,即可以用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也可以从联系的角度上出题。

本题的变式1: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也就上去了。

变式2: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练人;物质上越贫困,精神上越富有。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

艰苦的环境和贫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艰苦的环境确实能磨练人的意志,但这主要是针对个人的成长而言的。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在社会生活中,如果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文明落后,是难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

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其发展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绝不是物质上越贫困越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必须反对一手硬、一手软的错误。

变式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正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注:仓廪指储藏粮食的仓库)

答案:这种看法上有一定道理的。“仓廪实”和“衣食足”确实是“知礼节”和“知荣辱”的基础。但若就此认为它正确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则是片面的。

这种观点忽视了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忽视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反作用。

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必须经过长期而艰巨的建设过程才能形成。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试题详情

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因此,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

答案: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意识有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的差别。这是由反映性质的不同所造成的,因而,认为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的观点是片面的。

人脑只是意识的生理基础,而不是意识的源泉。人们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相接触,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意识。因而认为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的观点则是错误的。

试题详情

40.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其外。特别是近十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影响。就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来说,经济全球化有着双重影响。它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它可以启动市场开放,推动资金、技术、商品和劳务跨国流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这就给我们带来机遇;与此同时,它又带来种种不平等竞争,有些跨国公司和政府会寻找借口干涉它国内政,制造麻烦,跳起事端,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哲学上应怎样认识?

试题详情

38. 坚持发展的观点,就是要不断创新,解放思想。

试题详情

37.“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句话正确地概括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试题详情

36.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请结合唯物辨证法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这样做的哲学依据。

试题详情

35.《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雍水暴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水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盖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结合有关哲学知识回答

(1)荆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重要启示?

试题详情

34.人们要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下列选项属于按规律办事的有

A、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B、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