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发生变异。据此回答11-13题:
11.“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客观物质前提是 ( )
A.要掌握高科技知识
B.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存在
C.有意识地改造生物自身的属性和变化规律
D.人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
12.“人工诱变”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 ( )
A.人们是否正确发挥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
B.人们是否认识到精神的力量是无法战胜的
C.人们是否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D.人们是否正确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13.生物育种采用“人工诱变”的新方法,再一次证明 ( )
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决定作用
③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④自然物的人工化的基础和前提是高度发达的人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0.下列现象中属于意识现象的有 ( )
①鹦鹉学舌 ②自然科学 ③刺激感应性 ④宪法
⑤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⑥和平与发展 ⑦紫外线
A.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⑥⑦ D.②③⑥
9.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考察,既可能作出歪曲的反映,也能够形成如实的反映。它们的区别是 ( )
A.歪曲的反映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如实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不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什么性质的反映,而在于是不是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C.不在于是不是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什么性质的反映
D.歪曲的反映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正确的反映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反映的哲理是 ( )
A.意识不能反映物质,因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其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以及知识构成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C.山的形态、高度因人们观察它时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D.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可能是相同的
7.《孙子兵法》中说:“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而战,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史实说明 ( )
A.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不同性质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作用
D.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就没有人的出现,也就没有人的意识的产生。这表明 (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5. “要深刻理解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从哲学上讲,这里的“科学判断”是指 ( )
A.主观反映客观 B.主观符合客观
C.主观反作用于客观 D.主观体现客观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十五计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十五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
①国家必须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②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④在一定条件下,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
A.运动性 B.物质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2.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自然界。如人们可以通过人工催雨或消雨的方法产生降雨或不下雨,用人工消雾的方法来消除浓雾。这说明 ( )
A.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受人的意识的影响
B.人的意识能决定自然界某些部分的存在与变化
C.物质和意识相统一,决定着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
D.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