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⑤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10.去年开始,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自下而上和发展的需要。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 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 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9.“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性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因为
① 科学实验以精确认识自然界为直接目的
②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 科学技术的作用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出来
⑤ 实践主体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8.德国诗人莱辛“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B. 认识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不应用于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7.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菊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 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 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6.“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这段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B.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C. 只有站在自然界之外,才能统治自然界
D.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利用自然规律
5.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句话说明
A.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B. 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
C. 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
D.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意味着
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 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3.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 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