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79222  379230  379236  379240  379246  379248  379252  379258  379260  379266  379272  379276  379278  379282  379288  379290  379296  379300  379302  379306  379308  379312  379314  379316  379317  379318  379320  379321  379322  379324  379326  379330  379332  379336  379338  379342  379348  379350  379356  379360  379362  379366  379372  379378  379380  379386  379390  379392  379398  379402  379408  379416  447348 

6、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一论段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理论

C、社会的变化发展为少数杰出人物的思想所左右

D、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试题详情

5、所谓价值观是指(  )

A、人们对商品价值大小的一种评价标准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们对于人生目的、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看法和评价标准

试题详情

4、人们的私有观念曾经历了从无到有漫长过程,将来还要由有向无发展,这种变化说明人们的观念(  )

A、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由社会存在决定

B、由人们的觉悟程度决定

C、由一定社会的管理水平决定

D、由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健全决定

试题详情

 马克思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据此回答2-3题

2、马克思的上述理论体现了唯物论的下列观点:(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3、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马克思的话表明(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C、社会存在的变化多端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试题详情

1、下列现象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②工作报告 ③自然地理环境 ④邓小平理论 ⑤“三步走”战略 ⑥文学艺术 ⑦人口因素 ⑧生产关系

A、②④⑤⑥ B、①②⑦⑧ C、①②③④ D、⑤⑥⑦⑧ 

试题详情

  [题例1]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可以概括为“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和“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 道亦不变”的分歧。

   [破译思路]

   该题属正误混杂型试题。要答好该题关键在于:其一, 正确理解题目中的两句古文的含义,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强调“变”即发展观点;“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 道亦不变”强调“不变”即静止的观点。其二, 要注意题目中“概括”的意思, 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仅归纳为“发展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是片面的。其三, 要从理论上明确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除了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外, 还包括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和 片面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答案要点]

  (1)、这个概括不全面,它只概括了发展的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2)、二者的分歧还包括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而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题例2]  有人认为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如孟子幼时, 其母为有利于他的成长, 就曾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破译思路]

   唯物辩证法认为,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事物的发展和过程,它告诉我们要全面看问题,切忌片面性和绝对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因此而得出结论,近朱者必然赤,近墨者必然黑,将朱与赤,墨与黑看成必然的因果联系,则是具有片面性和绝对化。因为它片面强调外部因素,否认了内部因素,从而也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是根据,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因素;外因是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外因必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进朱者未必赤,进墨者未必黑,关键在内因。

[答案要点]

这种看法注意到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但夸大了这种作用,并使之绝对化,从而否定了人们的能动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说明,近朱者可能赤,也可能不赤;近墨者黑,也可能不黑,关键在于内因。

试题详情

   [题例1] 下列看法, 符合辩证法的有

A.  和谐就是美和善

B.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 不知地之厚也

C.  是亦彼也, 彼亦是也

D.  在纯粹的光明中,  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 什么也看不见

   此题命题简单。但要破译两大难点, 一是对题肢准确理解, 二是注意题干有关“符合辩证法”的规定性。分析该题关键在于运用好比较和分析方法, 将题肢的内容和辩证法的 ① 观点对照和分析,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观点有承认矛盾, 且主张用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这些观点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而具有客观性, 不是主观臆造的。题肢的D项光明与黑暗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互为条件, 对立统一,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辩证法的一个观点, 应选。A项的说法不符合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美和丑、善和恶相对立存在的,和谐不一定就是美和善。B项讲的是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观点, 不属辩证法。C项讲的是亦彼、彼亦是, 就是说是即彼、彼即是, 根本不是矛盾或联系的观点, 所以A.B.C项都不符合辩证法的观点, 不应选。

   [题例2]  “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请指出蒲松龄的这幅落弟自勉联蕴涵的哲学道理

A.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破译思路]

   破解此题的最大难点在于读懂题干内客, 抓住题干的中心意思。如果对题目不理解, 或理解有偏差, 就难以作出正确回答。

项羽破釜沉舟使秦军大败, 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吴, 其原因有自身的原因, 又有敌方原因, 也有其它条件的作用,但自勉联中强调的是“有志者”和“苦心人”, 突出个人自身的努力, 从哲学上讲, 强调的应是内因的作用, 故应选D项。A项强调内外因作用的共同性, B项和C项强调内外因的不同性, 它们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题干的意思, 但均与题干强调的中心意思不一致, 不是最佳选项, 故A.B.C不选。

   [题例3]  下列判断中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

A.  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

B.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C.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D.  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

[破译思路]

解答此题要抓住题目中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的规定性。服从自然就是指我们的想法和做法要服从客观的自然规律, 体现了唯物论;命令自然又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因此,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自然及其规律是密切联系, 不可分割的, 体现了辩证法。A项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故应选A项。B项的动与静关系主要体现辩证法思想, C项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体现外因的巨大作用, 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体现唯物论思想, 它们均不符合题中规定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的规定性, 所以, B.C.D项不应选。

试题详情

20.思想道德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它必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这说明

A.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思想领导     B.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国家的一项主要职能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把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试题详情

19.清华大学的校训是: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对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启示是 

  A、既要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

  B.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文化教育是次要的,关键是抓好思想道德建设

  D.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试题详情

18.胡锦涛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它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对

  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④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⑤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统揽经济发展大局

  A、①②③④   B.④⑤   C.①②③   0.①②③④⑤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