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5、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以正确意识为指导,进行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 D、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14.上题漫画中的评委与消费者对同一问题做出不同的反映,是由于他们的:
①立场不同 ②思维方法不同 ③知识构成不同 ④利益立足点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其中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据此回答:
13、下列关于意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A、意识只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自行产生的
12、“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11、某木地板销售商宣称,其所售产品是由总部在欧洲的一家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知名品牌。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产品的国际品牌身世纯属杜撰。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各地市场纷纷停售,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据此回答:该销售商发布虚假信息导致的后果表明
A、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 B、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C、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D、错误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阻碍作用
10、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第一个航海日,也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我们纪念郑和下西洋,就是要弘扬一种更加开放的精神,也是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和平观。这句话所蕴含的唯物论观点是:
A、世界统一于物质 B、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反映的哲理是:
A、意识不能反映物质,因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其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以及知识构成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C、山的形态、高度因人们观察它时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D、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可能是相同的
8、近年来,一些新名词不断产生。诸如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经济、再就业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7、右边漫画中两个人的说法体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
D、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立
6、“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却不能充饥”这说明:
A、意识的反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B、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有效果
C、意识的能动作用巨大,但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
D、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是有限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