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79304  379312  379318  379322  379328  379330  379334  379340  379342  379348  379354  379358  379360  379364  379370  379372  379378  379382  379384  379388  379390  379394  379396  379398  379399  379400  379402  379403  379404  379406  379408  379412  379414  379418  379420  379424  379430  379432  379438  379442  379444  379448  379454  379460  379462  379468  379472  379474  379480  379484  379490  379498  447348 

1、B  2、A  3、C  4、D  5、C  6、B  7、B  8、C  9、B  10、C  11、A  12、D  13、C  14、D

试题详情

35、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因此,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必须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对此,有人认为,抓物质文明建设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唯心主义。

上述观点是否正确?请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试题详情

34、“十五”计划《纲要》指出:“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运用辩证唯物论道理,说明为什么“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

(2)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青年学生应当怎样做?

试题详情

32、材料一:正当千家万户欢欢喜喜迎接新世纪第一个春节的时候,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却在李洪志“升天圆满”妖言的蛊惑下,在天安门广场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自焚事件。

材料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校园拒绝邪教”活动的通知》以进一步揭露“法轮功”邪教组织对国家政权、社会政治稳定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的严重危害。

(1)联系材料一,说明“法轮功”的本质与危害性。

(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根据问题(1)说明材料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试题详情

30、人能够有意识地合理地开采水资源,建造水库,灌溉发电,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即使这样,水的存在以及水的各种属性,水的流动规律,都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只有承认水是客观存在的,并根据水的固有属性,才有可能去利用它。

(1)人能够开采水资源,建造水库,灌溉发电,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2)人们为什么只有承认水是客观存在的,并根据水的固有属性,才有可能利用它?

试题详情

29、关于世界的客观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有自己的看法。

甲同学: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是客观的;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就不具有客观性了。

乙同学: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则是主观的。

上述观点是否正确?请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详情

古希腊的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据此回答27-28题。

27、“水是万物的本原”、“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           (   )

A、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否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8、上述观点                           (   )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否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试题详情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强调,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运用所学知识,完成25-26题。

25、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              (   )

A、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不是意识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6、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做到                  (   )

①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反对学习书本  ②从客观事实的总和出发,而不以个别事实作为出发点  ③全面了解本地实际,反对借鉴外地经验  ④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