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了。”这说明( )
A.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毛泽东说:“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哲学上讲,它主要强调的是( )
A.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反映
D.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全面小康”的目标既有相当的高度又相当现实,是跳得起够得着的目标。据此回答24--25题
24.上述材料说明
A.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B.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C. “全面小康”是我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D.最高理想必须建立在共同理想之上
25.要实现“全面小康”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就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因为
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③只要具有创新精神,就能推进“全面小康” 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才可靠
B 人的感性认识应上升到理性认识
C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前提
D 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关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科学思考
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据此回答21--22题:
21.强调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①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② 客观实际是发展变化的 ③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④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2.强调干部要“洗脚”,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③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④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
A ①②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下列说法能体现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④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据此回答17-19题
17.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的世界 B. 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已经不再存在
C.现实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人的实践活动日益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
18.“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主要是因为
A.任何人都在为改造客观世界而努力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
C.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D.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有条件的,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19.“人造或人为的世界”的事实说明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这些年,农民生活好起来,一些不正常消费习惯也多起来。尤其是年前年后,许多农民兄弟敞开有限的钱袋趋时趋众消费,人情送礼,大吃大喝,大操大办,弄得财力不支或身心憔悴。此外,敬神、捐愿、包压岁钱等陋习,也令人深受困扰。对于这些农村畸型消费,社会上认识并不一致。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有些人则认为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甚至将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回答1-2题。
1.生活好了,铺张浪费也开始多起来,更加证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因为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唯物主义观点的正确性
C.钱是万恶之源 D.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
2.不科学的消费观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这表明
A.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D.社会意识有作用
35.(12分)“经过我们党80多年的艰辛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终于成功地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认识,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克服了过去片面强调所有制而忽视生产力的错误。然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绝不能停滞不前。”请回答:
(1)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什么道理?(4分)
(2)为什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绝不能停滞不前?(8分)
36题(文科完成 理科不用完成)
我国全国荒漠化土地每年以 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水土流失每年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我国目前沙化土地面积已达 168.9万平方公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自然界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界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黄”化一荒漠化一生态资源枯竭一贫困化是一种循环,“绿”化一环境美化一生态资源富足一小康化也是一种循环。
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
(1)、试运用唯物论原理分析,造成两种不同循环的原因是什么?(10分)
(2)、附加题 10分,成绩将计入总分
人在自身的活动中,如何避免上述的不良循环,寻求良性循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