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9.李时珍问他父亲巴豆是否就是一种泻药,父亲让他自己试试。试验结果的确能泻,如果大剂量服用,会导致严重腹泻;如果服用适量,则能治好慢性腹泻。上述材料表明
A.要按规律办事,避免盲目性 B.事物的性质是变化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矛盾具有普遍性
18.20年前,神农架林区的19岁少女陈传香,赤手空拳打死一只金钱豹,一时被传为美谈。现在神农架人主动搬迁,把家园还给野生动物,也被传为美谈。这段材料表明
A.价值观没有客观标准,因时而宜
B.价值观对社会和个人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C.价值观的变化来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D.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评价也就不同
17.2004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1周年的日子。41年来,雷锋精神教育和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前进。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诞生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雷锋活动的深化和发展。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
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③为社会作贡献就不能追求个人利益
④青年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句话表明
A.只有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个人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B.个人的成功归根到底要靠社会的发展,集体利益就是个人利益
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D.集体要为个人利益的满足提供物质基础
1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④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4.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 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性
13.我国古代有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两小儿辩论给了我们的启示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唐代诗人杜牧面对化为焦土的阿房宫无限感慨地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下列说法中与杜牧的“感慨”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访美期间,谈及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温家宝总理引用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喻示我们在对待中美贸易问题上,主要坚持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观点看问题
D.用实践的标准检验真理
10.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他是“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一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