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79380  379388  379394  379398  379404  379406  379410  379416  379418  379424  379430  379434  379436  379440  379446  379448  379454  379458  379460  379464  379466  379470  379472  379474  379475  379476  379478  379479  379480  379482  379484  379488  379490  379494  379496  379500  379506  379508  379514  379518  379520  379524  379530  379536  379538  379544  379548  379550  379556  379560  379566  379574  447348 

6.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号召全国人民发扬各种精神,如亚运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7.近年来,看相算命、巫医巫术等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对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封建迷信(   ) A.与科学地认识是对立的        B.是主观的东西,主观与客观是对立的 C.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片面的    D.是反映事物的现象,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8.列宁把唯心主义斥之为“无头脑的哲学”,目的在于说明(   ) A.人脑是形成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的 9.人的头脑不是一件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0.近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等。从哲学上,这一事实说明(   )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1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合理之处在于(   ) ①确定天意决定了人们做事的成败②承认人们要有所建树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不能达到一定目的的 ④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国情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主要是因为(   ) A.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         B.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3.“对于中央的方针政策,一部分同志习惯于照抄照搬,一般号召,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上述做法的错误在于违背了(  ) ①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④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对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A.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B.视为灵丹妙药,认真贯彻、照办

C.全面学习,认真体会实质 

D. 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入研究本地实际情况

试题详情

5.“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水龙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试题详情

4.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前提是(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人对自然物属性认识的程度 C.人改造自然的决心和信心    D.摆脱自然界的束缚

试题详情

3.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主要表明:(  )

A.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人脑可以改造物质的东西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试题详情

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 A.所有物质现象的总和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实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并为意识所反映得客观实在 2.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⑤心外无物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试题详情

6、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大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辩题:社会的物质财富是劳动群众和大自然一起创造的。

答题点: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将天然财富创造和转化为社会财富。因此说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是正确的;同时也看到了大自然作为实践的对象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②大自然只是实践的对象,而非实践的主体,题目认为大自然和人民群众一起创造社会财富是错误的。

    ③ 正如父母要和谐相处一样,人和大自然也要和谐相处、科学利用。

试题详情

5、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就是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答题点: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可见“两个文明”和“两个改造”之间是相互联系。

    ②但“两个文明”和“两个改造”又有所不同,物质文明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精神文明是改造主观世界形成的成果; “两个文明”是“两个改造”的结果和表现,“两个改造”是“两个文明”的前提和基础。

    ③因此题目观点看到二者的相同点而忽视了区别是片面

试题详情

4、背景: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辩题:读书越多越好。

答题点

①   意识、社会意识、理论对物质、社会存在和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起促进作用。题目强调读书可以使我们学习前人经验,少走弯路,用较少时间,获得更多知识,是有道理的。正确的知识有助于人们进行更好的实践。

②   不同的意识作用不同,我们要接受正确的知识。我们不仅要多读书,还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好书。

③我们要善于把书本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书本知识。否则只能是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

试题详情

3、为了保证淮河大堤和淮河下游的安全,安徽省启用淮河蒙洼蓄洪区分洪,使阜南县18万亩农田和70多个行政村的房屋被洪水淹没。

辨题: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存在着矛盾,二者难以兼顾。

答案点 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存在着矛盾(原因、表现)二者有时是不可兼顾的,集体主义要求自觉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也具有一致性二者互为前提而存在,互相促进而发展;集体主义要求二者结合并尊重个人利益。有时牺牲暂时的眼前利益更有利于长远利益的实现。可见二者是完全可以兼顾的

    ③题目观点只看到二者的对立性而没有看到统一性是片面的观点。

试题详情

2、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力量。

答题点①说明知识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具体)体现了认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②知识作为一种认识不能直接起作用;知识的作用要受知识占有者的价值观的影响。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社会的发展;在人的主观世界中,崇高的理想、科学的方法、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也可是推动力量。

    ③人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英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题目看到了知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认为是唯一力量是错误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