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79382  379390  379396  379400  379406  379408  379412  379418  379420  379426  379432  379436  379438  379442  379448  379450  379456  379460  379462  379466  379468  379472  379474  379476  379477  379478  379480  379481  379482  379484  379486  379490  379492  379496  379498  379502  379508  379510  379516  379520  379522  379526  379532  379538  379540  379546  379550  379552  379558  379562  379568  379576  447348 

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因缺水树苗极难成活。旗人武装干部王中强从“插绿赏花”中受到启示,用空矿泉水瓶灌满水后插上胡杨小苗埋沙里,几星期后树苗长出根须成活。四年前运用王中强的“容器植树法”栽下的4000棵胡杨成活率达85%。目前“死亡之海”的万亩胡杨林一片翠绿,生机盎然。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A.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和创造规律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C.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8.上述材料说明

  ①创造性思维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 

②分析是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③只要解放思想,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④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才能有所发明和创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6、“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体现的认识理论道理是

   A.联系教育普遍性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

试题详情

5、吉林省农科院课题组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培育出世界首个大豆杂交种,并通过国家和吉林省有关部门的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种比目前当地的主栽品种增产20%--22%。同时,制种技术取得突破,利用切叶蜂传粉,结实率达70%以上,每公顷种子产量可达1000公斤。由此可见,科学实验(   )

   A. 是科学工作者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

   B.能提高物质生产的水平,使社会获得进步

   C. 能提高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D.既包括改造自然的实验,也包括改造社会关系的实验

试题详情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据此回答1-4题

1.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2.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说明                                               

A.  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B.  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未来征途上遇到的困难提供了现成答案

    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国社会实际的理性认识

3.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这是因为         

A.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D.开放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物质性特征

4、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全国l00多家科研院所的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投身于这一规模宏大的载人航天工程,以赤子之心和顽强拼搏精神共铸中华“神舟”。这表明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D.实践是创造性的活动

试题详情

35. (9分)第一,材料中由于植被稀少使沙尘四起,绿化工程的实施使风沙变小,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把握因果联系,提高预见性和自觉性)

第二,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导致植被稀少,进而引起京津地区沙尘四起,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联系具有客观性,无视它必受惩罚。)

第三,人们通过绿化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使首都变绿,风沙变小。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利用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可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

试题详情

34.(14分)(1)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哪些哲理?(4分) 主要哲理有:①整体与局部是辨证的统一;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2) 运用有关哲学原理,说明“既要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的重要性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所在。(10分) ①在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地位,起决定作用,局部从属于整体。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要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做到以大局为重,以集体为重。 ②任何整体都是由局部组成的,部分制约整体,局部的变化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有时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又要强调局部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十分重视局部,“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③对中央的方针政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违背了整体与局部的辨证关系原理,只顾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最终也将损害局部利益。

试题详情

32. (10分)(1)凡是认为物质第-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或者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力量的作用,不一定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精神文明力量的作用,不仅不是唯心主义,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3)上述观点没有搞清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因而是错误的。 33.(12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而某山区县的做法却没有从当地多年的种植实际情况出发,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僵化地理解和执行国家的政策,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2)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意识则具有消极地阻碍作用。该县只有依据本县的实际情况,深刻领会国家政策的意图,才能制定出与本地实际幸福和的正确规划,搞好农业发展。

试题详情

31.(8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创新就是推动事物的进步发展。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试题详情

35.①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材料中是如何体现这些哲学道理的?(9分)

试题详情

34. (1)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哪些哲理?(4分)

(2) 运用有关哲学原理,说明“既要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的重要性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所在。(11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婵°倗濮寸换姗€鐛箛娑欐櫢闁跨噦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诲┑鐘叉搐缁狀垶鏌ㄩ悤鍌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