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3、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发出通知,部署2006年暑期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06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艺演出、法律援助、医疗服务等活动。今年重点实施“千校万村服务计划”三下乡活动,使青年学生
A.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体现自己的价值 B.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做到学以致用
C.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D.为日后的就业积累了政治资本
32、2006年7月18日《光明日报》报道,被人们称为“爱心天使”的福建省屏南县医院护士包著琼自己过着艰苦的生活,却把平常省吃俭用的钱一分一角积累下来,先后救济了100多位病人,资助39名贫困学生继续升学。多年来,她先后为他人和社会公益事业捐款累计超过了20万元。包著琼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
A.享受生活的人不会对社会创造价值 B.每个人都要过勤俭节约的生活
C.为人民服务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D.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31、2006年7月9日,郑洁、晏紫勇夺06温网女子双打冠军。这是她们继获得200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双打冠军后,再次在国际网球大满贯赛事中夺冠。郑洁、晏紫能够夺冠,有很多因素,但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这是属于自信者的胜利。这说明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定成功 B.任何人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自信成功的决定因素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支撑
30、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C.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辩证统一的
D.个人利益与人民的利益之间不能发生矛盾
29、进入20世纪以来,全球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类开始反省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共生共荣、协调发展。于是,一种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科学的生态价值也就应运而生,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这说明
A.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错误的生态价值观必然危害人类的根本利益
28、丁晓兵、谭竹青、孟二冬等模范共产党员有一个共同特征:时刻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27、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党和国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其哲学依据是
A.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6、冷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宁和发展,期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多次公开阻挠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这就是冷战思维的一种典型表现。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反映了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D.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5、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下列不属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的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是否承认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4、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十万筑路大军凭借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巧妙运用现代科技,书写了这一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青藏铁路的奇迹表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成功的决定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