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5、B
1、B 2、B 3、A 4、C 5、C 6、A 7、A 8、C 9、C 10、D 11、A 12、C 13、D 14、D
4、2001年6月6日《人民日报》载文介绍了江苏省苏州市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情况。苏州从一个中等文化消费城市跃升为经济发达城市之一,综合实力不仅远超同等城市,也超过不少规模较大的城市。苏州腾飞的主要经验,就是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比翼双飞,使两个文明的互动效应充分发挥。目前,苏州建成绿地总面积243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1.3%。在经济发展上,苏州市积极利用外资,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2家落户苏州。
(1)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苏州市为什么要积极利用外资?
(2)苏州市的做法蕴涵着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1·2 基本知识技能训练
3、《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市场经济必须通过法律来规范,但道德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手段,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市场秩序的维系,法律的维护和实施,还是解决市场本身所带来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消极影响,都离不开德治。
(1)市场经济为什么必须通过法律来规范?
(2)运用所学哲理,说明市场经济为什么离不开德治?
2、安徽省某县地处皖西大别山区,人均耕地0.5亩。过去长时间人们把眼睛只盯在传统的粮食种植业上,农民收入很低,该县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他们根据本地实际,发展高山扫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成熟期下赶上城市蔬菜供应的淡季。他们注重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为了使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他们组织起上万人的销售队伍,前往周边大中城市进行销售。该县农民因此而脱贫致富,人均收入2000多元。
(1)运用经济学知识,对该县的上述做法进行分析。
(2)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1、“十五”计划《纲要》指出: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正确性。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据此回答18-19题。
18、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表明 (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具有能动性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 )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没有一个好的学风,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党的事业就不能前进。据此回答16-17题。
16、下列有关“教条主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教条主义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和结论 ②教条主义的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③教条主义是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 ④教条主义是实际工作中的唯物主义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7、教条主义违背了辩证唯物论的下列哲理 ( )
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行的。运用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精神之所以不是万能的, 是因为 ( )
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时有时无的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不具有反作用
15、对“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行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 )
A、只要树立了正确的意识,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B、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精神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反映,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此回答12-13题。
12、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反映”体现的哲理是 (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 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13、道德之所以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因为( )
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③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和加深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