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表现为
A、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C、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D、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
11、目前我国人口已近13亿,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GDP相对落后.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他主张计划生育。但他的主张却遭到批判。44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国家当时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这是因为
A、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C、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10、十六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合理想象
9、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人造或人为世界”的事实说明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这一论断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7、如今,“多媒体”“上网”“信息卡”“网虫”“粉丝”等许多新词语几乎天天挂在人们口头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计表明,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这些新词的产生根源于
A、人们的主观创造 B、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
C、知识分子的概括和总结 D、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
6、“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回答4--5题:
4、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将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这体现了实践活动的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主观能动性
2、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这是因为
A、单个人不能进行活动 B、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C、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