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0.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
A.健全的法制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保证
B.法制性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C.法制性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D.法制是国家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29.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无论是在2002年11月召开的十六大,还是1J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强调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说明( )
A.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党和国家具有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D.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
28.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告诉我们( )
A.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B.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过程
C.必须树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价值取向
D.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
25 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一个持续、更替和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必然要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说明( )
A.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得到增强
B.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的
C.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7.《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繁衍的大事。但在环保工作中,一些业不能严格自律、有关部门又不严格执法,甚至搞地方保护主义,以牺牲环境和当地群众的健康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这些企业和部门的行为反映了( )
A.错误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消极作用
B.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C.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违背了发展的观点和普遍联系的观点
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39、材料一: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劳动者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又提出“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根据所学的有关理论,结合上述的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⑴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再到十六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体现了哪些哲理?‘
⑵上述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逐步深入是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8、材料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当人类社会跨进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⑴创新的辩证法依据是什么?
⑵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3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根本对立的,他们的分歧就是哲学中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36.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只要解放思想,就能实事求是。
35、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