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各国科学家携手奋战,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但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据此回答2~3 题
2、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3、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这说明
①在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②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
③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④人们应不断扩展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4、材料一 2004年“一号文件”主要是解决提高农民收入问题;2005年主要解决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问题;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三个文件所体现的思想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
材料二 以往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多是着眼于某个领域,如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以人为本地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求解。
(1)两则材料是怎样体现矛盾分析方法的?(10分)
(2)运用矛盾的观点论述三个“一号文件”的正确性。(6分)
3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支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怎样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6分)
(2)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的。(8分)
32、科技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在1980年时相当于全国平均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到2003年时只有75%;在GDP总量上,中部与东部之间的差额在20多年间增加了6倍。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析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10分)
31、200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调节。这一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理解,但仍有少数人有看法。
(1)用唯物论观点分析“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调节”的正确性。(5分)
(2)不同的人对国家采取的措施为什么有不同的认识?应怎样统一他们的认识?(5分)
五个分别以“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京燕”为创意的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各具特色,又都蕴涵着中国文化的祥和精神。回答29-30题。
29、五个福娃各具特色,又都蕴涵着中国文化的祥和精神,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在对立中体现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C、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特点不同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30、五个福娃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这种创意过程说明
A、艺术作品是对自然物的临摹 B、艺术创作独立于世界之外
C、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 D、艺术创作都具有脱离现实的主观想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复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并且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回答27-28题。
27、下列体现了主要矛盾的成语或俗语是
A、釜底抽薪 B、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C、满招损,谦受益 D、因材施教
28、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联系是
A、都是强调矛盾的普遍性
B、前者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后者决定事物的性质
C、都是两点中的重点
D、前者强调重点论,后者强调两点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回答23-26题。
23、重点跨越,是选择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因为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C、主次矛盾不同,事物性质就不同 D、要善于分析主流和支流
24、在选择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C、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和缺点 D、矛盾就是存在的问题
25、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意味着
A、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B、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D、抓住主流,统筹兼顾
26、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这反映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C、未来是不确定的、未知的
D、掌握因果关系就会提高办事情的预见性
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21-22题。
21、“荣”与“耻”的关系是
A、既对立又统一 B、无严格的界限,无法统一
C、二者是同一的 D、始终是一致的
22、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旨在给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指引新方向。这说明
A、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有促进作用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不同意识的反作用不同 D、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