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79629  379637  379643  379647  379653  379655  379659  379665  379667  379673  379679  379683  379685  379689  379695  379697  379703  379707  379709  379713  379715  379719  379721  379723  379724  379725  379727  379728  379729  379731  379733  379737  379739  379743  379745  379749  379755  379757  379763  379767  379769  379773  379779  379785  379787  379793  379797  379799  379805  379809  379815  379823  447348 

7、张云泉同志的先进事迹表明 (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④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试题详情

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   )

A .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同志在信访岗位上工作22 年,始终践行“绝不能让群众失望”的诺言,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试题详情

5、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A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试题详情

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指出蒲松龄的这幅落第自勉联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

A.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

C.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D.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试题详情

3、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   )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试题详情

2、非公有制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市场法则、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还需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这是因为(   )

A集体主义决定企业发展方向      B市场经济可以产生集体主义

C集体主义可以促进企业发展      D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

试题详情

1、“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试题详情

在2004年国庆的7天长假中,平均每天有1.3万观众走入国家博物馆参观“红旗渠精神展”。人们感受着那条“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倾听着几十年艰苦岁月的动力故事。据此回答27-28题:

24、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林县人民风餐露宿,开山劈路,跨壑架桥,凭着自己的双手,靠那一一钎,历经十年寒暑,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这充分体现了( )

A、科学理论的巨大作用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C、精神对物质也具有决定作用 D、人不仅能认识规律,而且能利用规律

25、红旗渠道是林县人民人工开凿的一项巨大工程,也正是兴建这个工程中培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这体现了(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实践不仅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而且是主观的能动性活动

C、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试题详情

23、从哲学上看,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指的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