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79673  379681  379687  379691  379697  379699  379703  379709  379711  379717  379723  379727  379729  379733  379739  379741  379747  379751  379753  379757  379759  379763  379765  379767  379768  379769  379771  379772  379773  379775  379777  379781  379783  379787  379789  379793  379799  379801  379807  379811  379813  379817  379823  379829  379831  379837  379841  379843  379849  379853  379859  379867  447348 

38、(16分)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载着我国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顺利升上太空,在围绕地球绕了76圈后,于10月17日16时多,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按计划成功返回地面,落点距指定地点相距仅1公里。这是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解放军官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科学求实,团结协作,大胆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实验的成功再次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蕴含的哲学道理。

试题详情

37、(11分)辨题: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 此,在实践中一定要获得正确认识,尽量避免任何错误。

试题详情

36、(11分)背景材料:“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细节就是全局的基础,细节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辨题:细节决定成败。

试题详情

35、(10分)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突然滚落下来,这是它第六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开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

甲感叹地说:“可敬的小蚂蚁,这样地执着,百折不回。我现在遭遇到一点挫折,能气馁、能退缩吗?”

乙却禁不住说:“可悲的小蚂蚁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位,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你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我现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也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再像小蚂蚁那样蛮干一气。”

丙觉得甲、乙两人的见解迥异,分不清哪一个是对的,于是问智者。智者回答说:“他们都对,你应该分别考虑他们的处境。”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请你探究:

问题: 你从甲、乙和智者三人的见解中分别受到什么哲学启示?(10分)

试题详情

34、(9分)2006年10月11日闭幕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贯彻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

   问题: 试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说明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性。(9分)

试题详情

33、2005年10月,国家教学系统化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指出,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这说明

A.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B.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D.教学系统化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5分)

试题详情

32、“区域的整体定位以及各城市的职能与分工’’是长三角区域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确

定这一内容,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B、搞好局部,整体功能才能得到最大发挥

   C、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

   D、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试题详情

31、昔日的北大荒曾经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国家组织了几十万人开荒种地,每年产粮70亿公斤。可短短的几十年后,大自然向人们开出了一个巨额的“罚单”: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现在人们不得不退耕还林。这一过程说明 

A.人们改造自然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B.认识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C.任何认识都无真理性可言    D.认识的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 

试题详情

30.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持续蔓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和挑战,科学家们一时还无法查清这种病毒的来源,也未能破解病毒是如何从野生鸟群大规模感染家养鸡禽的。这说明    

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认识某些事物

B.有些事物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诸多条件制约

D.认识具有反复习惯,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试题详情

29、2005年1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短评指出,治理一次性快餐盒造成的白色污染,各地口号减了多年,各种措施也纷纷出台,但白色污染在许多地方依旧挥之不去。上海市采用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手段,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这说明

A、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越充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D、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