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79733  379741  379747  379751  379757  379759  379763  379769  379771  379777  379783  379787  379789  379793  379799  379801  379807  379811  379813  379817  379819  379823  379825  379827  379828  379829  379831  379832  379833  379835  379837  379841  379843  379847  379849  379853  379859  379861  379867  379871  379873  379877  379883  379889  379891  379897  379901  379903  379909  379913  379919  379927  447348 

14、2007年5月22日至23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认为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大局和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这体现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是(   )

①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   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③把握因果联系,提高预见性    ④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13、5名大学生的成功之路启示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青年要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③青年应该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④青年要自觉地把读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2、上述材料表明

A.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B.转变了择业观念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C.只有农村才是大学生成才的广阔天地       D.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试题详情

当前,高校科技与农民的结合,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回答10--11题。

10、发展现代农业对科技的强烈需求,让教授们纷纷走出“象牙塔”,将先进科技送到农民身边。在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教授们的知识也找到了用武之地。这表明

①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具有指导作用    ②科学理论只有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   ③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④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先进实用技术,正成为高校科研的着力点。许多高校都把科研重点放到了解决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大批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果。这说明

①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了新的课题   ②科技创新必须面向客观实际   ③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④科学实验可以提高人类物质生产的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某市5名大学毕业生先后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到农村创业。他们分别创办了万头猪场、肉兔研究所和种羊繁殖场,不仅事业获得了成功,为乡邻架起了通向富裕的桥梁,而且丰富了自己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深了与乡邻之间的感情。回答据此12--13题。

试题详情

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和高票通过了《物权法》。《物权法》非常罕见地酝酿了将近十四个年头;史无前例地被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了八次;草案向社会公布,搜集到了数以万计的民众反馈。回答8--9题。

8、《物权法》的立法过程表明                   (   )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立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

B.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决定客观

C.经过群众实践检验的认识才对事物发展有反作用

D.在我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不存在矛盾

9、《物权法》的制定和颁布是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体现了

①《物权法》是一个集民智、顺民意的成果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③认识来源于实践   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②③       B.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7、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强调,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这是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道路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6、《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晶和升华,它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这表明:

A.《决定》是指导实践不变的纲领      B.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C.科学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D.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试题详情

5、《决定》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从事生产实践,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   ②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这种做法为了群众利益,符合群众观点   ④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006年9月1日人民网载文指出,社会上存在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善恶混淆甚至以荣为耻、以耻为荣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有效制止,必然要侵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阻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胡锦涛同志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对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在全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C.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团结互助、辛勤劳动、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与时俱进,将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成为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表明(   )

A.认识依赖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上升到理性认识      D.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

2006年10月8-11日,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据此回答以下5--7题。

试题详情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因为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②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③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④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