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79841  379849  379855  379859  379865  379867  379871  379877  379879  379885  379891  379895  379897  379901  379907  379909  379915  379919  379921  379925  379927  379931  379933  379935  379936  379937  379939  379940  379941  379943  379945  379949  379951  379955  379957  379961  379967  379969  379975  379979  379981  379985  379991  379997  379999  380005  380009  380011  380017  380021  380027  380035  447348 

27、(2)8%  ①有利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活力;②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确保农村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生活水平、改善消费结构;④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试题详情

27、(1)6%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全面观点,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重视理的积累,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

试题详情

26、(2)6%  ①在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②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科学、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加大收入调节力度,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③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试题详情

26、(1)8%  ①党在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②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既看到了和谐的一面,又看到了不和谐的一面,坚持了两点论;看到了总体上是和谐的,坚持了重点论,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③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⑤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答4点即可得满分)

试题详情

25、(2)4%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涉及物权制度的共性问题和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的存在,决定了中国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物权法。②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思。物权法的出台,有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试题详情

25、(1)5%  ①鲜明体现基本经济制度②明确公私财产平等保护③加大国有资产保护力度④充分体现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⑤征收补偿规定更加细化。

试题详情

29. 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便有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说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内需不振、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中央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央对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6%

高二政治会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试题详情

2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因此,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把握调控力度和重点,更好的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的倾向,真正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1)从经济常识看,国家为什么要实施宏观调控?3%

(2)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辨证法道理?6%

试题详情

27. 材料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会议公报指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目前有少数地方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不给单一追求一方面的增长、农村自身的方方面面要协调发展。新的村庄规划建设能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农民日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更要防止形式主义。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的要求,不能只取”村容整洁“这4个字。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6年9月1日至2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近3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三步走”的观点: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以家庭承包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请从唯物辨证法角度说明,我们如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6%

(2)实行农村综合改革的经济意义是什么?8%

试题详情

26. 材料一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材料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三: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布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引亿万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分配不公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收入分配是关系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1)简要说明材料一材料二蕴含的哲理,并结合材料予以分析说明。8%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当前该如何维护社会公平?6%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