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027  380035  380041  380045  380051  380053  380057  380063  380065  380071  380077  380081  380083  380087  380093  380095  380101  380105  380107  380111  380113  380117  380119  380121  380122  380123  380125  380126  380127  380129  380131  380135  380137  380141  380143  380147  380153  380155  380161  380165  380167  380171  380177  380183  380185  380191  380195  380197  380203  380207  380213  380221  447348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A、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B、参观常州博物馆  C、到电脑城买电脑 D、农民种田

试题详情

29.生活中,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实际上自然界的水时时刻刻都在作循环运动,井水和河水之间也在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转化。井水与河水通过蒸发、地下径流、大气传输、降水等方式,大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运动。

人们错误地认为“井水不犯河水”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9分)

试题详情

28.2008年春,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创下奇高收视率,许多人深受教育和启发,许多山东人尤其是当年“闯关东”的后代甚至泪流满面……

《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 “闯关东”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山东人乃至中国人民勤劳、坚韧、勇敢、乐观的人生理念和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移民潮”:在过去的300多年间,约有2000多万山东人迁移到地大物博的东北地区,艰辛创业。这就是“闯关东”的历史。导演张建新认为,拍年代戏往往有固定的拍摄模式,而这部戏浓缩的是历史,首先要尊重的是事实,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闯关东是迫于无奈,这是不能去瞎编的。

2005年,编剧高满堂接到创作《闯关东》的任务时,深入东北三省,行程7000公里,历时一个半月的采访,其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常常让他自己都很感动……最终,高满堂五次修改剧本大纲,三次修改剧本,八易其稿,写成了《闯关东》。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有关知识,分析《闯关东》的成功对人们艺术创作的启示。(12分)

试题详情

27.处在经济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想孩子将来生活得好,智商、情商、财商一个都不能少。所谓财商,就是孩子认识和驾驭金钱的能力,它理应成为我国儿童基本的素质之一。该怎样合理地培养孩子对待金钱的观念?

在美国,被父母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中,明确要求孩子达到以下理财目标: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5岁时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开始学习攒钱;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9岁能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2岁能够制定并执行两周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3岁至高中毕业,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英国一向主张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日本则主张自力更生、勤俭持家。反映在儿童理财教育方面表现为:重视家庭教育,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随便向别人借钱,还主张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在中国,尤其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从来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而父母大都无条件接受并乐意为之,要钱的理所当然,给钱的亦理所当然,甚至嘴上还叨念着祖辈留下来的古训:“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迟早都是要给他们的。”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家族式理财观--代代“给”下去,生生不息。

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谈谈你对“合理地培养孩子对待金钱的观念”的认识?(14分)

试题详情

26.加快城市化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日前,有学者概括出我国城市建设的“十大败笔”, 从中可以看出一些我国城市建设哲学思想的欠缺:

(1)摧残旧城: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其收获却是对古建筑永难修复的破坏。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可与近代欧洲火车站媲美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千年古城墙一夜惨遭摧毁……

(2)疯狂克隆:中国城市越来越相像, 所有高楼和商业街都挤在市中心,一样的港式、欧风、新加坡模式的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的建筑……

(3)胡乱“标志” :以最新最高最现代的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新建筑之后还有更新的、规模更大、楼层更高、造价更贵的,因而标志性建筑也总在易帜。

(4)攀高比傻:你建世纪大厦,我建摩天高楼。高楼大厦成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代名词。

(5)盲目国际化:不少城市都在为扩大市区人口规模不懈“努力”着,几百万上千万市民在他们眼里成了国际大都市的指标。

(6)窒息环境:新的建设高潮在有限的旧城区内无休止地要面积,欲望的扩张和对金钱的渴望窒息了建筑艺术。满眼的广告牌充斥着人们的视野。

(7)乱抢风头:美从来就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今天中国的建筑却只考虑个体如何出奇制胜--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更不谈后来人,构成城市形体的建筑像时装表演,各显神通。

(8)永远塞车:中国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车速已从80年代的20公里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2公里。

(9)“假古董”当道:近年来全国弥漫着一股人造景观热,“世界公园”、“民族园”、“老北京”、“三国城”、“水浒城”之类的东西堆砌不出真正的文化来。

(10)跟人较劲:开发商们建造了大批没有花园的“花园别墅”,密不透风的混凝土森林的“都市广场”。你建“花园”,我建“广场”,他建“皇宫”, 看上去面光光、住进去心慌慌……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我国城市建设哲学思想的欠缺”。(15分)

试题详情

25.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有一句经典名言“Life is not fair, get used to it.”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发展观,培养创新精神        D.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试题详情

24.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有句名言:“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彩。”也就是说,自然物要成为审美对象,也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唤醒它,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的物变成一个有意蕴的感情世界。柳宗元这句话说明

A.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世界   B.应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感性认识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       D.人能做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

试题详情

2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卖炭翁“衣正单”却“愿天寒”说明

①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制约       ②人的认识受主观条件制约

③人的自然性是人的基本属性      ④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22.《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矛盾双方具有对立性       D.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

试题详情

21.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在《棋与人生》中写到“我们知道计算机比人类的计算能力强,那我们成功靠什么?答案是综合。将创造和计算,艺术和科学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的整体要比其任何单个部分强大得多”。这说明

A.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强于计算机 B.计算机某些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强于人脑

C.人脑强于电脑在于人的自觉能动性  D.电脑不如人脑在于其工作程序分散,缺乏综合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