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8.2007年5月1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对人们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加大科学精神的含量,把科学精神作为反对封建迷信、邪教非法活动、伪科学的锐利武器,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优秀文化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17.今天的郑州,大多数人都知道有个以时尚定位的丹尼斯。丹尼斯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任生先生13岁只身一人离开河南,在台湾生活了40多年,如今一张嘴仍是满口地道的河南话,如果不是外界非要给他加上“台商”的标志,恐怕没有人能看出他阔别家乡几十年的痕迹。这说明
A.语言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人们并不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16.重庆市九龙坡区“廉政文化路”两旁,38块廉政广告灯箱上,既有“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改节”等古训,也有“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等格言。区委书记说,我们就是想通过一点一滴的建设,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氛围是摸得着_、看得见的 D.人们对文化的感受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
15.2007年5月1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所谓“厚黑理论”,宣扬的是“脸皮要厚,心要黑,手段要狠”。由此衍生的“另类读物”有:《厚黑大全》、《厚黑人物》、《薄自学》、《黑白经》、《官场秘笈》、《办公室老狐狸》、《拍马艺术》、《做人不要太老实》等。一些人把其当作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宝典”。有的干部将其奉为官场的“游戏规则”、升官发财的真谛,有的大学生把它当作步入社会的“必修课”,积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锻炼”。这一事实表明
A.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 B.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D.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14.中国人的名字绝不和父母或长辈相同,以此表示对他们的敬重。而非洲有的部族为表示对自己先人的尊重和纪念,则把逝世的先人的名字继承下来,以至于有的人的名字长且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风俗习惯的差异
C.文化程度的差异 D.交往方式的差异
13.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问,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这一事实说明
A.文化是社会经济的反映 B.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C.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
12.2007年4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建议设立一个“漫画诺贝尔奖”,奖励来自日本和外国的漫画创作 者,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日本的漫画通俗文化,以“抓住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年轻人的心”。这一材料启示我们
A.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B.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C.要坚决抵制外国文化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和传播
D.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11.2007年4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文化不是经济的附庸,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源,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这说明
A.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强弱的唯一标志
B.文化对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文化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D.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10.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表现在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B.文化的发展始终是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同步的
C.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
9.2007年3月17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迅速增长,文化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这说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每种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特定的生产方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