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232  380240  380246  380250  380256  380258  380262  380268  380270  380276  380282  380286  380288  380292  380298  380300  380306  380310  380312  380316  380318  380322  380324  380326  380327  380328  380330  380331  380332  380334  380336  380340  380342  380346  380348  380352  380358  380360  380366  380370  380372  380376  380382  380388  380390  380396  380400  380402  380408  380412  380418  380426  447348 

30.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它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共同富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外经济等都要坚持“五个统筹”。

试论上述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①事物是普通联系的,要坚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五个统筹”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的,只有把城乡、经济社会、不同地区、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作为一个整体,兼顾各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规律,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起来,逐渐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诸如城乡矛盾、区域矛盾、经济与社会矛盾、人与自然矛盾、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矛盾等。我们在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时,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必须把两个方面协调起来。

试题详情

29.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能源需求急剧扩大。但同时我省的能源项目建设明显滞后,供给相对不足;能源结构单一,油品价格飙升,电力供应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再度成为制约四川经济发展的“瓶颈”。

请运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谈谈如何解决我省的能源短缺问题。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针对我省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应树立节能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减少浪费。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应调整我省的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坚持适度原则。应把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一个稳定合理的水平,要保持我省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避免经济过热,带来能源紧张。

试题详情

27.“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试从桉树引种的事件,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把解放思想和事实求是结合起来。人们认识规律要有一定的过程,我们要实事求是;同时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与时俱进,按客观规律办事;云贵高原等地在种按树时,不能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试题详情

26.我国虽然实现了总体水平的小康,但各种社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此,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和谐、区域和谐、城乡和谐、人的和谐、生态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和谐等内容。其中最主要、是紧迫的任务是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建设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和形势、外部环境和历史机遇。要以客观规律为惟一指针,防止主观决策、领导意志和经验主义,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寻求社会和谐进步之路。

上述材料中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是怎样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是根据我国虽然实现了总体水平的小康,但各种社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这一实际提出的.(或者答从具体的实际出发)

②从全面的实际出发。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

③作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正确认识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和形势、外部环境和历史机遇。

④反对主观主义。防止主观决策、领导意志和经验主义。

试题详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试题详情

25.下列各项符合辩证法的观点有 (B)

   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③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④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  ⑤事物是一成不变的  ⑥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⑤⑥

政  治 模  拟  试  卷

试题详情

24.在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仍有一些人把企业改革成败的希望寄托在“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的单一思考上,不重视做好加强内部管理这篇大文章,认为政企分开是企业脱困的唯一条件。这种认识违背了(A)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起作用的道理

B.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

C.正确地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推动作用的道理

D.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的道理

试题详情

23.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诗引用了西楚霸王(项羽)本可以凭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却怕落下“不义”之名而丧失机会的典故,告诫人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道理。这一典故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D)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C.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试题详情

22.科学测定,音量在45分贝时,人的感觉是安静的,可以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如果长期在85分贝以上的噪音下生活,就会有一种压迫感,身心健康会受到损害。反过来,如果人们生活在绝对没有声音的环境中也是不能忍受的,甚至会神经失常,这表明(A)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③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④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A.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