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考生注意:28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
28.(A)(10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已知烯烃的交叉复分解反应机理为双键断裂,换位连接。如:
又已知:①
②F是油脂水解产物之一,能与水任意比互溶;K是一种塑料;I的分子式为C9H14O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4H8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
(2)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 ,I: ;
(3)请选择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填序号)
乙醇→B: ;A+B→C: 。
a、加成 b、取代 c、酯化 d、消去
(4)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C→D:
(5)K中的链节是 ;K属于 (填线型或体型)结构。
(6)分子式为C4H8的所有烯烃通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后生成的C5H10有 种结构。
27.(10分) 已知丙酮酸是制取有机玻璃的原料
(1)1 mol丙酮酸( )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加1 mol 氢气转变成乳酸,乳酸的结构简式是 。
(2)与乳酸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乳酸的同分异构体A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失水生成B,由A生成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B与甲醇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写出B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
(4)C是合成一种高分子材料的单体,写出C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
26.(6分)水的电离平衡如右图所示。
(1)若A点表示25℃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
当升高温度至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为B点,
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为 。
(2)将100℃时PH = 8的Ba(OH)2溶液与
PH = 5的盐酸混合,并保持100℃的恒温,
欲使混合溶液的pH=7,求Ba(OH)2溶液与
盐酸的体积比(写出计算主要过程)。
(3)已知AnBm的离子积=c(Am+)n•c(Bn-)m,若某
温度下Ca(OH)2的溶解度为0.74g,其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g/mL,其离子积为 。
25. (12分) 表中所列是周期表ⅥA族(氧族元素)的主要元素,表中内容为该族元素的部分性质。
性质\元素 |
8O |
16S |
34Se |
52Te |
单质熔点(℃) |
-218.4 |
113 |
|
452 |
单质沸点(℃) |
-183 |
444.6 |
685 |
1390 |
主要化合价 |
-2 |
-2,+4,+6 |
-2,+4,+6 |
|
原子半径 |
逐渐增大 |
|||
单质与H2反应情况 |
点燃易化合 |
加热化合 |
加热难化合 |
不能直接化合 |
请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硒的熔点范围可能是 。
(2)碲的化合价可能有 。
(3)硫、硒,碲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由强至弱顺序是 (填化学式)。
(4)氢硒酸有较强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因此放在空气中长期保存易变质,其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工业上Al2Te3可用来制备H2Te,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_A12Te3 + ______ ( ) = ______ A1(OH)3↓+ ______H2Te↑
(6)已知在常温下,生成17g H2S放出56.1KJ的热量,试写出硫化氢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右图所示为氧族元素单质与H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
变化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氧族中某一元素
的单质,△H为相同物质的量的单质与H2反应的反应热。
则:b代表 ,d代表 (均写单质名称)。
24.(12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1)1L溶液中含有160g NaOH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若要计算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数据是 (用文字说明)。
(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 (选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c)将NaClO3氧化成ClO2
(3)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防止H2O2分解,写出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 。
(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 (选填序号)。
(a) Na2O2 (b) Na2S (c)FeCl2 (d)KI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 (选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操作名称)。
23.(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铜锌与浓盐酸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纯锌片,37%的浓盐酸,铜片,蒸馏水,氯化铜溶液。
甲:将锌放入浓盐酸中,反应速率较快
乙:将实验过程记录下来,并交流。
|
||
|
根据上述资料与交流材料回答下列列问题
(1)乙反应速率明显比甲快,原因是: 。
(2)丙、丁根据铜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对乙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甲大的事实,作出如下推断:
①丙认为是溶解在溶液中的H2逸出,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理由是: 。
②丁作了如下猜想,是否成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丁猜想 |
验证方法 |
预测现象及结论 |
丁认为铜片中 可能含有锌等杂质 |
|
|
(3)戊注意到乙的交流卡片记录的第(3)条现象中的白色沉淀。
分析:不可能是CuCl2,因为CuCl2溶液显蓝色或绿色,也不可能是氯化锌,因为稀释后溶液更稀,不会析出。并利用资料卡片中的①②大胆猜想,白色沉淀是生成的氯化亚铜。
请你帮他设计验证方案(若有多个只设计一个方案):
戊猜想 |
预计验证方法 |
预测的现象与结论 |
白色沉淀是 氯化亚铜 |
|
|
(4)乙的实验步骤(3)中,将反应后的溶液,隔绝空气,加入适量水,出现白色沉淀,实际上是一个平衡问题,请写出这一平衡关系: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2.(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
(4)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与2.00g炭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5)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氧元素为0.96g。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 。
(6)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判断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7)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原料,实现绿色化学,请你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应对该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你的措施是 。
21.(4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干燥的NaCl固体
B.附着于试管内壁的苯酚,可用碱液洗涤
C.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000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
D.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NO3杂质
E.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F.切割白磷时,必须用镊子夹取,置于桌面上的玻璃片上,小心用刀切割
G.实验时,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可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火焰
H.用重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I.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部分。
20.将一定量的固体Ag2SO4置于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装有少量V2O5),某温度下发生反应:Ag2SO4(s)Ag2O(s) + SO3(g),2SO3(g)
2SO2(g) + O2(g),反应经过10 min达到平衡,测得:C(SO3) = 0.4mol/L,C(SO2) = 0.1mol/L。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容器里气体的密度为40g·L
B.SO3的分解率为25%
C.在这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D.化学反应速率
19.常温下经测定某溶液中离子只有Na+、Ac-、H+、OH-四种,且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为:c(Ac-)>c(Na+)>c(H+)>c(OH-)。其可能的情形是:
A.该溶液由pH=3的HAc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0.2mol/L的HAc溶液与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可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改变为:
c(Ac-)>c(Na+) >c(OH-) >c(H+)
D.该溶液由0.1mol/L的HAc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混合而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