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338  380346  380352  380356  380362  380364  380368  380374  380376  380382  380388  380392  380394  380398  380404  380406  380412  380416  380418  380422  380424  380428  380430  380432  380433  380434  380436  380437  380438  380440  380442  380446  380448  380452  380454  380458  380464  380466  380472  380476  380478  380482  380488  380494  380496  380502  380506  380508  380514  380518  380524  380532  447348 

在中国经济发展处于重要关口时,中央出台“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权威人士指出,今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政策措施深得民心,并得到有效贯彻,这是今年夏粮丰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中央一号文件既调动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又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当农民的口袋里得到“真金白银”时,从东北、华北到西北,从中部地区到华南,粮食生产的热潮在各地乡村迅速激荡开来。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重返乡里拾锄种田,昔日的抛荒地如今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粮食价格的恢复性增长,使农民看到了田野上的巨大希望。农业部部长杜青林面对麦浪翻滚的田野和绽开笑脸的农民,对记者感慨地说: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带来丰收粮。据此回答4-6题

4、  中央出台“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今年夏粮丰收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5、  中央一号文件使粮食生产的热潮在各地乡村迅速激荡开来。导致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重返乡里拾锄种田,这说明()

A、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 事物之间存在着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C、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量变引起质变

6、“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带来丰收粮。”说明了()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试题详情

3、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

A、两者是统一的,没有任何区别

B、 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表现形式

C、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D、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试题详情

2、  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C、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端正立场

试题详情

1、  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B、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总和

C、 具体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D、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

试题详情

33、(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种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概括和总结。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4)宗教思想都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另外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尽管不系统,但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者上帝神等主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试题详情

33、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

(4)黑格尔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他体现在哪些方面?

试题详情

32、(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主张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主张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的观点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观点是不可知论。

(2)可见,把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为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它还提供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这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全部意义。

试题详情

32.辨题: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试题详情

31.答:(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因此,不能说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试题详情

31.辨析题: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