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5.“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倾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 )
A、用发展的眼光 B、透过现象看本质
C、坚持矛盾观点 D、注重事实
14.上句诗体现了认识论的( )哲理
A、客观事物变化导致认识的变化
B、人与万物相区别的特点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
D、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是直接相通的
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哲理
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 ⑵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⑶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⑷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
A、⑴⑵⑶ B、⑴⑵ C、⑴ D、⑴⑶
1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活动
10.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钫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9.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 )
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
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
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8、四位诗人的揭示运河与隋亡的因果联系。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原因和结果( )
A、之间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B、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D、在时间上的继承性
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
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审美情趣不同
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据此回答8-9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