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407  380415  380421  380425  380431  380433  380437  380443  380445  380451  380457  380461  380463  380467  380473  380475  380481  380485  380487  380491  380493  380497  380499  380501  380502  380503  380505  380506  380507  380509  380511  380515  380517  380521  380523  380527  380533  380535  380541  380545  380547  380551  380557  380563  380565  380571  380575  380577  380583  380587  380593  380601  447348 

33.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

A.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无限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C.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D.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试题详情

32.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址,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一评论符合辩证法原理的有(   )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B.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统一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D.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试题详情

31.“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

B.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是事物不可缺少的方面

C.主要矛盾居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有影响

试题详情

30.“红色故都”江西瑞金农村流行的说法:科技经纪人,教农一套点金术;信息经纪人,指农一条金光道;销售纪纪人,给农一粒消食丹。农民有什么事就找什么经纪人,已成为一种新时尚。上述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解决问题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对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

试题详情

29.十六大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强化了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体现了(   )

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道理     B.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道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试题详情

28.“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之一就是不能只考虑自然资源转化为工业产品的价值,还要考虑资源的保护和再生的需要,重视经济增长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价值。这一观点所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的反作用表现在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应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D.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办事情就能够取得成功

试题详情

27.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

A.邯郸学步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唇亡齿寒      D.吐故纳新

试题详情

26. 右图漫画告诉我们(   )                

A.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B.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C.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试题详情

25. 有诗曰“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又曰“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这两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

C.事物的矛盾双方在力量、地位和作用上是不平衡的,看问题要分清主次

  D.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试题详情

24.“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这种观点属于(   )

  A.辩证法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