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525  380533  380539  380543  380549  380551  380555  380561  380563  380569  380575  380579  380581  380585  380591  380593  380599  380603  380605  380609  380611  380615  380617  380619  380620  380621  380623  380624  380625  380627  380629  380633  380635  380639  380641  380645  380651  380653  380659  380663  380665  380669  380675  380681  380683  380689  380693  380695  380701  380705  380711  380719  44734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回答11-12题

1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哲学依据是(   )

     A.集中力量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B.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C.两点论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试题详情

10.“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指导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试题详情

9.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试题详情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全国多个省区有明显震感。据此回答5-8题。

5.地震是岩石圈受力所致。某些地震学家认为,断层两侧岩体由于受力的作用,会在两侧岩石上产生单性变形,当岩体继续受力,单性变形越来越大,会积累其变形能,断面上的摩擦力不能维持这种变形时,沿断面两侧的岩体就发生滑动,弹性变形也随之消失,变形能转变为位能,此时,就发生地震。这表明        (   )

    ①运动是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③事物的联系引起运动变化     ④物质有时不是运动的主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6.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不难发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   )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温家宝在看望地震灾区北川中学的师生时,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与师生共勉。这次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经历,但中华民族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精神得到了洗礼、境界得到了升华。上述材料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      (   )

    A.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是完全对立的         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

8.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孕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一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物质是(   )

    A.构成事物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   B.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实体

    C.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D.对万事万物一切具体特性的总括

试题详情

3.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试题详情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④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1.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也有人说过:你只要一直惊奇下去,你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试题详情

28.(15分)改革开放30年,推动教育大发展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某校高二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改革开放教育成就展”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下列资料,探究了下列问题。请你参与研究。

改革开放30周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1999年以来,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7年以来,又大力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新的成效。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原因。(6分)

 

山东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德育摆在首要位置,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青年学生为什么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为先?(5分)

 

山东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革开放30周年来,济南市校园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学校创建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3)请概括指出你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并为你的班级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试题详情

27. (20分)  2008年很不寻常,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弘扬

2008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严峻风险,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显著成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伟大力量!

(1)中华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2分)

 

(2)结合我国在2008年取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就,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在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意义。(12分)

 

在一次综合探究课上,同学们就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位同学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把学习搞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大人们的事,对于我们是以后的事。”

(3)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6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