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547  380555  380561  380565  380571  380573  380577  380583  380585  380591  380597  380601  380603  380607  380613  380615  380621  380625  380627  380631  380633  380637  380639  380641  380642  380643  380645  380646  380647  380649  380651  380655  380657  380661  380663  380667  380673  380675  380681  380685  380687  380691  380697  380703  380705  380711  380715  380717  380723  380727  380733  380741  447348 

27.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在其中国化过程中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试题详情

26.宋朝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他又种竹又观竹。在他动笔作画之前,心中就有了轮廓。正如诗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说明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意识的产生可以离开客观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的共同点是

A.都是物质运动的规律   B.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人为联系

C.都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D.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试题详情

24.《左传·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从哲学上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是

A.哲学是指导处理实践的艺术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D.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试题详情

23.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

  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总结和概括了所有的认识成果

  ③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④预见和指明了社会的前进方向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试题详情

2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说明

①物质是客观的、可知的    ②客观实在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特性 

③物质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④客观实在是世界上一切现象的共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21.一盆兰花放在这里,诗人看见气质:“啊,多么高洁的气质,冷峻清丽,典雅脱俗。”画家瞧见造型:“哦,多么优雅的造型,茎游叶舞,婀娜多姿。”医生关注药性:“呵,多么珍贵的药材,行气解郁,镇心怯烦。”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

A.目的性  B.计划性  C.自觉选择性   D.被动复制性

试题详情

20.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格言:“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礼仪为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

试题详情

19.我国人民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扰,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②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④为抗击自然灾害提供物质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18.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其文化角度的重要原因是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B.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     D.日益增强的精神生活需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