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560  380568  380574  380578  380584  380586  380590  380596  380598  380604  380610  380614  380616  380620  380626  380628  380634  380638  380640  380644  380646  380650  380652  380654  380655  380656  380658  380659  380660  380662  380664  380668  380670  380674  380676  380680  380686  380688  380694  380698  380700  380704  380710  380716  380718  380724  380728  380730  380736  380740  380746  380754  447348 

9.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航天工作者创造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是

  A.社会现象  B.经济现象   C.文化现象   D.是经济、政治、文化现象的统一

试题详情

8.不同的民族、地域、国家都有自己的见面礼节,如    藏族人为贵客敬献哈达,欧美地区的人们见面时进行拥抱,泰国人见客人时行“合十礼”等等。这说明

  A.不同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们认识事物的深度与广度

  B.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不同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民族、地域和国家文化的形成

  D.文化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就将亘古不变

试题详情

7.下列对右图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A.对待传统文化要敢于创新

  B.大众传媒不应该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D.国家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试题详情

6.2008年8月26日,第三届两岸青年联欢节开幕。近1000名台湾青年与大陆1500多名各界青年代表欢聚在海峡西岸,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交流活动。举办这样的活动

  ①加强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②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③有利于培养两岸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彰显了中华文化底蕴,弘扬了中华文化

  A.②④   B.①②⑧④

  C.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5.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语文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这体现了国家对规范汉字的高度重视。国家重视规范汉字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文化创新④有利于人们思想文化的正常交流

  A.①②④   B.①⑧④   C.①②⑧   D.②⑧④

试题详情

4.“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当“5·12”汶川大地震的灾难使人们沉浸在悲痛之中时,一首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抒发了人们的情怀,激励了国人,唤起了希望。这体现了

  ①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②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③优秀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④文化创作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试题详情

3.右图是北京奥运会有关体育项目的图标。它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吸取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的象形意趣,采用了现代体育图形的简化特征,以便于人们识别、记忆和使用。材料表明,体育文化的创新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②“椎陈出新、革故鼎新”,

  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共性的结合过程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有差异性  补充的过程

  A.②④   B.⑧④   C.①③   D.①②

试题详情

2.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活字印刷术字模惟妙惟肖,如水波涌动,展现了“和”字从古代篆体发展到现代宋体的演变。“和”字的演化过程,表明了我国  

  ①传统文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中华文化和谐观的悠久历史⑧传统文化具有实用性的特

  点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⑧   D.②④

试题详情

   北京奥运会已经胜利闭幕,留给我们中国人和全世界许多美好的记忆。同答1-3题。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展示了《千里江山图》的水墨长卷。《千里江山图》水墨长卷,是五千年古老灿烂的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交融。这一壮丽的“盛典”诠释了中华文化 

  ①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②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③与其他民族文化  相比更为优越④具有局部性包含整体性的特点

  A.②③   B.⑧④   C.①②   D.①③

试题详情

27.(30分)材料一:2007年面对中国经济过热而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我们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 2008年10月,为了化解“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为防止经济出现衰退,我国政府在实际操作上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材料二:当前我国国内外市场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经济减速风险日益增大,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从2008年9月15日起央行已经四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但对存款准备金率采取了不同的调整幅度,国有银行大于中小银行。与此同时,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材料三:专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冲击,成为今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外部因素。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适时调整有关政策措施。这些举措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中国经济就会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货币政策为什么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0分)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我国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8分)

(3)材料一、二、三如何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