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这说明
A.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B.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C.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
D. 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
[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1)世界的物质性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 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3)求索真理的历程
[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1)哲学是什么
[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产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生产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4分)▲
37.(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两个凡是”的思想违背了这一原理和方法,容易导致思想僵化,迷信盛行。(2分)
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两个凡是”的思想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和正确解决矛盾。(2分)
(如果学生使用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发展的观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等知识可以酌情给分)
(2)①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2分)
②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2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2分)
③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3)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点1分,共4分)
(4)①标题例举:神七飞天,举国同庆;
改革开放30年 让文化与百姓零距离;
依靠改革开放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每点1分,共2分)
②哲学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神七飞天”等是我国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典型代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可以通过这些事例反映出来。(2分)
试卷内容基本覆盖所有考点
双向细目表
|
选择题 |
34题 |
35题 |
36题 |
37题 |
分值 |
第一课 |
2 |
|
|
|
|
4分 |
第二课 |
4 |
|
|
|
|
8分 |
第三课 |
3 |
|
|
|
4分 |
10分 |
第四课 |
3 |
4分 |
|
|
|
10分 |
第五课 |
2 |
4分 |
|
|
2分 |
10分 |
第六课 |
3 |
|
12分 |
|
6分 |
24分 |
第七课 |
3 |
|
|
12分 |
|
18分 |
第八课 |
6 |
4分 |
|
|
|
16分 |
第九课 |
5 |
|
|
|
2 +4分 |
16分 |
第十课 |
2 |
|
|
|
|
4分 |
总量 |
33 |
1 |
1 |
1 |
1 |
|
分值 |
66 |
12 |
12 |
12 |
18 |
120分 |
命题考点细目表:▲表示已涉及考点,★表示重点考查的知识
36.(1)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是指尽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又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上述三个看似相悖的数学定理都是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得出的,都是当时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非但没有否定真理的客观性,相反,恰恰是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
(2)①我们要认识到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我们要认识到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5.(1)①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与部分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③木桶认识到了整体的重要性,但忽略了部分的作用;木板认识到了部分的重要性,但忽略了整体的作用。
(2)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我们在学习上要遵循学习和学科规律。
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坚定信心,刻苦学习。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拉长自已在学习上的“短板”。
34.(1)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2分)分析略(2分);
或认识对实践的具有反作用。(2分)分析略(2分)
(2)①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改革开放,必须牢牢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
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认识到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要认识到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居安思危。
37.1978年以后的30年中,中国实现了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大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西方思想界、战略界、舆论界的一些朋友把这一现象称之为“世纪之谜”。为破解“世纪之谜”,某校高二(6)班同学展开综合探究活动,希望“能从中国人在这个历史新时期的伟大新觉醒的深刻内涵中理解”,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通过探究同学们了解到: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之后,当时有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1)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两个凡是”方针的错误之处。(4分)
通过探究同学们了解到:“两个凡是”提出后,遭到了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坚决反对。1978年5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同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人们从“两个凡是”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分)
通过探究同学们了解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列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4分)
为了宣传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某校决定各班围绕这一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4)请列出黑板报若干内容的标题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说明这些内容为什么能反映出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4分)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政治答案及评分标准
36.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在两千多年前发现并提出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一定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从失败中得到启迪,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这一定理,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凸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这一定理。至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有人说:上述三个看似相悖的数学定理都是真理,这说明真理不具有客观性。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2)简述从欧几里德到罗巴切夫斯基再到黎曼对三角形内角之和的过程对我们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启示。(8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