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587  380595  380601  380605  380611  380613  380617  380623  380625  380631  380637  380641  380643  380647  380653  380655  380661  380665  380667  380671  380673  380677  380679  380681  380682  380683  380685  380686  380687  380689  380691  380695  380697  380701  380703  380707  380713  380715  380721  380725  380727  380731  380737  380743  380745  380751  380755  380757  380763  380767  380773  380781  447348 

12、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释了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整个民族觉醒,让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多难兴邦”蕴涵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11、一只驴子有一次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浸在盐袋上,盐化了,驴子一下子觉得很轻。后来,它为主人驮棉花过河时,它就故意让棉袋往水里泡,结果棉花袋越来越重,压得驴子站不起来。这只驴子错在          

A.把个性当成了共性    

B.不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地认识问题

C.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起来 

 D.用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脱离客观实际

试题详情

10、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9、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 舞动的北京”让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这是因为它突出了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统一性

试题详情

8、有人利用网络获得知识;有人利用网络获得收益。而一个叫洪波的人利用网络帮助西部地区贫苦孩子上学。她建立的“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最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起因是她目睹西部一些孩子因贫苦而辍学,萌发了帮助他们的念头。人们利用网络快速、灵活、多变的特点达到不同的目的,体现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①多样的   ②必然的   ③有条件的   ④有序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7、从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中部就是中国的“腰”,只有“腰板”直了,才能走得正、走得稳,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这说明  

A.整体统帅部分,对部分有决定作用

B.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状态有决定作用

C.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试题详情

6、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关系   ②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   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    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5、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试题详情

4、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各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其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

D.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规律是主观的

试题详情

3、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②要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

③在把握事物时不能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④做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